《论文_加强探究性操作(定稿)》

《论文_加强探究性操作(定稿)》

ID:46303282

大小:6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2

《论文_加强探究性操作(定稿)》_第1页
《论文_加强探究性操作(定稿)》_第2页
《论文_加强探究性操作(定稿)》_第3页
《论文_加强探究性操作(定稿)》_第4页
《论文_加强探究性操作(定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_加强探究性操作(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加强探究性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摘要】人的思维能力是一种高级能力,强调借助抽象的数字符号、概念进行思考与推理。在教学中教师就要适时地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给学生创设口由思考的空间和口主探究的机会,把发展问题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学生,调动学牛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某种具体条件,口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交换角度思考问题,制定新策略的意识与能力。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关键词】激发比较主动思考拓展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

2、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來疲倦。”要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轻快地适应并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就要适时地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给学生创设口由思考的空间和口由探究的机会,把发展问题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下面结合本人在数学教学中认识到的一些情况,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谈一谈个人儿点做法。一、通过比较,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教师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得到永久性的记忆,需要让这种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深化。这种深化可以是在学生接受知

3、识的时候,教师有意识地制造一些矛盾或者冲突,使得学生在接触这种知识的时候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这种深化也可以是在后期的教学中,通过与旧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克服遗忘。1、在认知冲突中深化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识基础不同,社会背景存在差异,在认知的过程中难免会互相冲突。教师必须给毎一个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进行比较,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深化。例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的时候,出示:冇16700把牙刷,如果每箱装200把,可以装多少箱?剩下多少把?学生在独立完成反馈的时候,分歧很大,引发了争论。有的学生认为:商是83,余数是1•因为1

4、6700除以200等于167除以2等于83余1•也有的学生认为:商是83,余数应该是100。他们是通过验算发现余数是100而不是1.两种意见看上去好像都冇道理,通过比较、讨论、验证,正确答案显然是后一种,但是第一种解法到底错在什么地方又很难一吋发现,教师进行适当地指导。由学生讨论得出: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划去儿个0,商不变,而余数的末尾必须补上划去的同样多的0。2、在克服遗忘中深化遗忘是小学生学习的大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人的遗忘规律。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犬丢掉儿个,转天乂丢儿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

5、忘的速度很快,后來就逐渐减慢了,到了和当长的时候后,儿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这条曲线也揭示了人脑对知识的遗忘会在不断的适时的复现中逐步最终达到长久记忆的目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呈螺旋形上升的,后一个知识点往往是以前某个知识点延续和深化。这种延续和深化可能体现在知识的深度上。教师在进行新授时,不间断地与以前的知识进行广泛、深入的比较,对帮助学生克服遗忘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学生的知识真是在不断的比较中克服遗忘并得到了深化。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促进学生主动思考。1、动手操作,发展思维。小学生思维特点是具体形彖思维占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依

6、靠动作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利用操作演示,提供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折叠、剪拼、度量等操作中去思考,在思考中探求,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课前先让学生用纸剪两个三角形。上课时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看谁能用手中的学具,把两个三角形拼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然后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小组合作操作后得出结论,一种是无法拼,另一种是拼成平行四边形。老师让第二种拼法的学生展示他们是如何做的,学生经过实践——认识一一再实践一一再认识这一过程,最后得到统一的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顺利地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

7、式。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知其然,乂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达到出感知到理解的思维过程。2、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引起学生主动思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冇所创造。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破除“师道尊严”的思想束缚,自己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让学生大胆地捉出问题和质疑。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新疑、独特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敢于提问质疑的学生,哪怕提的可笑,提的无知,也要鼓励表扬,同时在学生质疑提问时,用老师真诚的评价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