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临床研究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临床研究

ID:46347046

大小:7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2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临床研究_第1页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临床研究_第2页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临床研究_第3页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临床研究_第4页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临床研究[摘要]目的了解儿童EB病毒感染症状及相关疾病诊断情况,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并探讨EBV感染临床多样性机制。方法对本院经PCR法测定EBV-DNA阳性的121例EBV感染患儿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EBV感染患儿起病症状不一,依次为发热(87.6%)、咳嗽(47.9%)、D痛(15.7%),眼睑浮肿(8.3%)、淋巴结肿大(6.7%)、皮疹(5.8%)、肉眼血尿(5.8%).惊厥(4.5%)、腹痛(4.5%)、腹泻(2.5%),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引起疾病多种多

2、样,但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64.5%),其次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4%)、过敏性紫瘢(6.7%),单纯性血尿(4.1%),腹泻病(3.3%)、肠系膜或颈淋巴结炎(2.5%)、川崎病(2.5%)、肾炎(1.6%),口腔炎(1.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各1例(各占0.8%)。结论儿童EBV感染起病症状多种,临床表现多样,累及系统多,临床医师应综合分析,及早做EBV-DNA检查才能做到早期、正确诊断,并进行合理治疗。[关键词]EB病毒;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图分类号]R

3、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09)34-25-02EB病毒感染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多系统,引起相应的疾病,临床非典型病例逐渐增多,给诊断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现将我科121例EB病毒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09年7月我科收治EB病毒感染患儿121例,其中男69例,女52例,男女比例1.33Q1;年龄1月T5岁。选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方法检测,EBV-DNA>1000IU为阳性。2结果2.1EB

4、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表1,2)2.2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表3)3治疗及转归所有确诊病例均给予更昔洛韦5mg/(kg•次),Q12h治疗7d,5mg/(kg•次),Qd治疗7d,总疗程14do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予抗感染治疗。疗程结束后复查EBV-DNA,EBV-DNA转阴率为94.2%。其中3例因各种原因未复查(2例带药回家治疗」例自动岀院,均未复诊);1例滴度升高、3例未转阴,再次治疗一周后均阴转。临床治愈率为97.5%,无一例死亡。4讨论EB病毒(Epstein-BarrVir

5、us,EBV)是已知的八个人类疱疹病毒之一,仅能在B淋巴细胞中生长增殖,可使其转化,能长期传代。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根据血清学调查,中国3〜5岁儿童EB病毒VCA・lgG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亦有报道血清及咽拭子EBV-DNA阳性率达23.24%[1]OEB病毒感染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症状多变,病情轻重不一,可出现典型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他复杂的临床表现或隐性感染。由EBV感染引起或与EBV感染有关疾病已证实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免疫抑制患者的淋巴瘤如移植后淋巴瘤,AIDS相关淋巴

6、瘤,特异性地损伤中枢神经系统、霍其金淋巴瘤、非洲儿童淋巴瘤、病毒相关T细胞淋巴瘤、NK细胞淋巴瘤、鼻咽癌、胃癌、喉癌等[2]。本组121例患儿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87.6%),其次为咳嗽(47.9%)、咽痛(15.7%)、眼睑浮肿(8.3%)、淋巴结肿大(6.7%)、皮疹(5.8%).肉眼血尿(5.8%)、惊厥(4.5%)、腹痛(4.5%).腹泻(2.5%)等。所致疾病多种多样,但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64.5%),其次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4%)、过敏性紫瘢(6.7%)、单纯性血尿(4.1%)

7、,腹泻病(3.3%)、肠系膜或颈淋巴结炎(2.5%)、川崎病(2.5%)、肾炎(1.6%),口腔炎(1.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各1例(各占0.8%)。全身多个系统均受累,呼吸系统可出现咳嗽、咽痛,并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而循环系统则出现病毒性心肌炎或心肌酹改变。泌尿系统多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或出现蛋白尿,引起肾炎等。并可出现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受累,表现为病毒性脑炎及口腔炎。血液系统改变可累及三系,但以白细胞改变为多,多数白细胞总数升高(79.3%)併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少数

8、可引起血小板减少。但本组异淋增加不明显(AL>10%仅占29.8%),其原因考虑为异淋多在症状出现7-10d时出现,并多见于典型传单,本组病例早期即行EB-DNA检测,故多数并无异淋升高,其中一例临床表现为肺炎的患儿EB-DNA滴度高达6.58x106而异淋至始至终未见,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组患儿绝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及CRP均升高,与病毒感染不符,有文献报道与小儿易合并呼吸道感染有关[3]。而夏尤佳等[4]则认为病毒感染导致细胞膜受损就有可能引起CR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