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如何写对联范文

学习如何写对联范文

ID:46351829

大小:112.3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2

学习如何写对联范文_第1页
学习如何写对联范文_第2页
学习如何写对联范文_第3页
学习如何写对联范文_第4页
学习如何写对联范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习如何写对联范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习如何写对联范文    对联是我们中国的特有文化那么我们在学习写作的时候又该怎样入手呢?    写对联有三个规律:    第一是上下联字数相等对联起码每联4个字7个字的居多12个字以上的称为长联比较少    第二是平仄相协即平对仄仄对平这样读起来和谐不会拗口但单数字位可以不拘平仄双数字位必须严格遵守这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第三是词性相对总的来说是虚词对虚词(之乎者也矣焉哉等)实词对实词虚词的字数很少实词的字数最多例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名词中如果能再分细一点就更工整例如人名对人名、地理对地理天文对天文

2、颜色对颜色动物对动物等至于在用字方面凡上联用过的字下联不能再用    贴对联也有规定但较为简单上联贴左边下联贴右边怎样区别上下联呢?这里有个秘诀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一定是上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的一定是下联横批多属吉祥或有鼓舞意义的话贴在门上方不用横批的也可以    作对联还要合于下列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

3、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是指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当用

4、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或当用仄声字的用了平声字皆无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则须平仄分明不容更换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读音影响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调则读之拗口用于楹联创作也是传统楹联作法之大忌    对联是一种格律文学所以它与律诗、词、曲一样有一定的格律要求对联格律的基本要求就是平仄和对仗平仄合律这是对联的基础要求否则就是不合格的对联对仗又是对联的关键一副不对仗的对联即使平仄合律也很难称得上是对联    一、平仄    汉语有四声如按《佩文韵府》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但入声从元代开始就在北方逐渐消失如按现代普通话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和去

5、声平仄相谐(“平仄”的概念: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如“妈、麻”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如“马、骂”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平仄相谐”就是声调相互协调以便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感“平仄相谐”是对联的声律要素对联不像格律诗词那样要求尾字押韵但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联脚上仄下平”是对联声律最基本的规则)这样一来没有了“入”声它归入了其它几声中如果归入了上声、去声可以不必考虑如果归入了平声则在写对联时就必须注意了当然现代人写对联是给现代人看的完全可以按现代四声来写    对联的基本句式如下(以下

6、用○代表平声▽代表仄声):    四言式:▽▽○○∕○○▽▽    五言式:○○○▽▽∕▽▽▽○○▽▽○○▽∕○○▽▽○    六言式:▽▽○○▽▽∕○○▽▽○○    七言式:▽▽○○○▽▽∕○○▽▽▽○○○○▽▽○○▽∕▽▽○○▽▽○    写对联时应遵循如下一些规则:    1.平仄每隔两字即转换对联语句的音节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要求故诗词中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在对联中是适用的    2.上下联平仄相对一般说来上联末字(句脚)为仄下联末字为平    3.上下联各两句

7、的对联句脚以○/▽∥▽/○为佳    4.上下联各三句以上者句脚以上下协调为准不必强求但末句句脚还应以上仄下平为宜    二、对仗    1.对仗是对联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所谓对仗就是在上下联相同的位置上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等在对仗中又有工对与宽对之分对仗的范围越小就越工整即工对反之只要是词性相同者对就是宽对不过动词、副词等并没有分类而在形容词中只有颜色是自成一类的其余也没细分所以所谓对仗的范围一般也只指名词古人对名词的分类颇细如把名词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宫室、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花果、鸟兽虫鱼、形体、人

8、事、人伦、方位、干支、人名、地名等工对能写好当属上乘但工对要求严势必限制人们的思路所以多数人习惯于宽对    对仗除词性相对外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亦应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