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分析

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分析

ID:46403309

大小:6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3

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分析_第1页
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分析_第2页
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分析_第3页
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分析_第4页
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咪哩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尊麻疹分析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咪哩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尊麻疹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1例慢性特发性尊麻疹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口服10mg咪哩斯汀,1次/d;治疗组患者口服10mg咪哇斯汀,1次/d,口服150mg的雷尼替丁胶囊,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2%o结论:咪呢斯汀与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慢性特发性尊麻疹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关键词:咪呢斯汀;雷尼替丁;慢性特发性尊麻疹慢性特性尊麻疹属于皮肤疾病,具有多发性和过敏性,患

2、者多伴有瘙痒,其发病因素尚不明确,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笔者选取39例采用咪瞠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的慢性特发性尊麻疹,与同期实施咪p坐斯汀治疗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81例慢性特发性尊麻疹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81例患者中男41例,女40例,年龄15〜71岁,平均(31±4.9)岁,病程6周〜19年,平均(5.3±6,5)年。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各临床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

3、2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10mg咪吐斯汀,1次/d;治疗组患者口服10mg咪p坐斯汀,1次/d,口服150mg的雷尼替丁胶囊,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论文代写1.3疗效判定:0分:无风团和瘙痒感;1分:患者有轻度瘙痒感,可忍受,分团数1〜10个,直径小于1.5cm,持续时间在lh以下;2分:患者有中度瘙痒感,可忍受,分团数11〜25个,直径小于2.5cm,持续时间在12h以下;3分:患者有重度瘙痒感,用手抓挠,难以忍受,分团数大于25个,直径大于2.5cm,持续时间在12h以上。总积分为各评分得数相加,症状下降指数二(用药前总积分一用药后总积分)十用药前

4、总积分X100%o治愈:症状下降指数在90%以上;显效:症状下降指数60%〜80%;有效:症状下降指数20%〜59%;无效:症状下降指数在20%以下。总有效率二(治愈+显著有效+有效)X100%o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釆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论文代写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治愈16例(41%),显效11例(28.2%),有效10例(25.6%),无效2例(5.1%),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患者治愈11例(26.2%),显效14例(33.3%),有效7例(

5、16.7%),无效10例(23.8%),总有效率为76.2%,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1),详见表1。论文代写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例(%)]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916(41)毕业论文11(28.2)10(25.6)2(5.1)94.9对照组4211(26.2)14(33.3)7(16.7)10(23.8)毕业论文76.22.2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对比:治疗组患者乏力、口干、嗜睡并发症各发生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7%,对照组患者乏力、嗜睡与其他并发症各发生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均不严重,继续用药

6、后症状消失,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o表2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对比[例(%)]毕业论文组别例数乏力口干嗜睡其他论文代写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毕业论文39毕业论文1(2.6)1(2.6)论文代写1(2.6)0(0)7.7对照组论文代写42毕业论文1(2.4)0(0)1(2.4)1(2.4)7.13讨论毕业论文慢性特发性尊麻疹的发病机制很复杂,并且会反复发作,临床只有少数病了可以通过对既往病史的询问而探查病因,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但多数患者的发病因素不明确,临床上也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案[1]。咪呢斯汀是第二代H1手提拮抗剂,属于苯丙咪哇类化合物,其具

7、有作用强、起效快,作用持久的特性。同时其还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选择性,能够抗过敏反应和减少组胺释放的作用。其通过对5-脂氧合酶活性的抑制而达到抗炎作用[2]。雷尼替丁属于H2受体拮抗剂,其在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抑制和纤维连接蛋白的释放方面具有很好的功效,这就可以改善炎性反应。且有研究发现,咪哇斯汀与雷尼替丁的临床不良反应较少,本次研究中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7.7%)与对照组(7.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不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