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资源学论文

土壤资源学论文

ID:46408179

大小:8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3

土壤资源学论文_第1页
土壤资源学论文_第2页
土壤资源学论文_第3页
土壤资源学论文_第4页
土壤资源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土壤资源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褐土(cinnamonsoil),半湿润暖温带地区碳酸盐弱度淋溶与聚积,有次生黏化现象的带棕色土壤,又称褐色森林土。主要特征褐土的表土呈褐色至棕黄色;剖面中、下部有粘粒和钙的积聚;呈中性(表层)至微碱性(心底土层)反应。土壤剖面构型为有机质积聚层-粘化层-鈣积层-母质层。屮国境内褐土多发育于碳酸盐母质上,具有明显的粘化作用和鈣化作用。呈屮性至碱性反应,碳酸钙多为假菌丝体状广泛存在于土层屮、下层,有时出现在表土层。分布范中国主要分布于北纬34〜40。,东经103〜122°之间,即北起燕山、太行山山前地带,东抵泰山、沂山山地的西北部和西南部的山前低丘,西至晋东南和陕西

2、关中盆地,南抵秦岭北麓及黄河一线,一般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地下潜水位在3ni以下,母质各种各样,有各种岩石的风化物,但仍以黄土状物质为主。年平均气温10〜14°C降水fi500〜800mm,蒸发屋1500〜2000mm,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季风性气候,其自然植被以辽东栋、洋槐、柏树等为代表的干旱明亮森林以及酸枣、荆条、茅草为代表的灌木草原,日前是我国北方的小麦、玉米、棉花、苹果的主耍产区,一般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形成过程褐土1、干旱的残落物腐殖质积累过程: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的残落物在其腐解与腐殖质积聚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是残落物均以干燥的落叶而疏松地覆

3、于地表,以机械摩擦破碎和好气分解为主,所以积累的土壤腐殖质少,腐殖质类型主要为胡敏酸,第二是残落物中含CaOS丰富,如残落物中的CaO含量一般可高达20〜50g/kg,仅次于硅(100〜200g/kg),所以生物归还率可高达75%〜250%,保证了土壤风化屮鈣的部分淋溶补偿,甚至产生了部分表层复钙现象。2、碳酸钙的淋溶与淀积:在半干润条件下,原生矿物的风化首先开始人量的脱钙阶段,其CaO随含有C02的重力水由土壤剖面的表层渗到卜•层,以至于形成地下水流。3、残积粘化,即粘粒的形成是由主体内的矿物进行原地的土内风化而成,很少产生粘粒的机械移动,因而粘粒没有光学向性。

4、残积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矿物中的铁在当地水热条件下,于土休内进行铁元素的水解与氧化,形成部分游离氧化铁;另一方面表现是土壤原生矿物水化与脱钾的初步风化阶段,形成了大量的水化云母等次生矿物。4、淋移粘化:即在一定降水和生物气候条件下,粘土矿物继续脱钙,形成另外一种颗粒最细的新生粘土矿物一一如蒙脱石等,并开始于雨季期间随重力水在主体结构间向下悬移,在一定深度形成粘粒淀积层,这种粘粘往往有光学向性,一般土体水分的干湿交替有利于粘粒下移。剖面形态褐土的剖面形态。A层:一般厚度20〜25cm,或者更厚一些,暗棕色(10YR4/4〜4/6),腐殖质含量10〜30k/kg

5、。一般质地为轻壤,多为粒状到细核状结构,疏松,植物或作物根系较多,向下逐渐过渡。B层:即心土层。厚度50〜80Cm左右,颜色棕揭。核状结构,较紧实,结构体外间或有胶膜,明显程度因亚类而界,在Bt展中有时有假菌丝状的石灰淀积。C层:根据母质类型而有较大的变异,如黄土状母质则疏松而深厚;如为石灰岩、沙岩等残积风化物质,则往往有石灰质残积;如为花岗岩等残积风化物质,则往往为微酸性。基本形状1、剖而构型:如上所述,典型的剖面构型为A-Bt-Ck或A-Bt-C等。2、饱和度、pH值及CaC03:一般全剖而的盐基饱和度>80%,pH值为7.0^8.2左右,根据不同亚类特征,C

6、aC03其出现于不同层次,如图4-6所o3、机械组成分析:褐土剖面的机械组成一般为轻壤一中壤,但粘化层则多为中壤一重攘,其<0.001mm的粘粒所示Bt/A^1.2,高者可达1.5,由矿物粘粒所决定的交换量一般为40~50cmol/kg。4、矿物分析:由于矿物风化处于初级阶段,其粘土矿物以水化云母和水云母层钾离了释放而形成的蛭石为主,蒙脱石次Z,少量的高岭石出现,则可能为母质的残留性状。由于这种矿物组成,所以粘粒的Si02/R203-般为2・5~3・0。5、土壤有机质及养分状况:一般耕种的褐土,0、20cni的有机质为10〜20g/kg左右,非耕种的自然土壤可达3

7、0g/kg以上,特别是淋溶褐土与潮褐土等亚类是如此。6、土壤物理形状及水分物理特性:一般说,它与土壤质地关系较大,一般表层容重为1.3g/cm3左右,低层为1,ri.6g/cm3,沙性质地则稍大于此数,粘性质地则稍小于此数。亚类划分土类以下的亚类划分主要根据其主要成土过程所表现的程度和有关附加过程的影响而在剖面构型上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变化而进行划分。由于褐土为半淋溶土纲,根据土体所反映的淋溶程度及粘化特征相结合等而划分为淋溶褐土、(普通)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等。其它则根据其主导成土过程及附加成土过程所表现的土壤剖血特征而划分出楼土、潮褐土、燥褐土与褐土性土等。普通褐土它

8、是最接近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