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37例临床分析

急诊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37例临床分析

ID:46442905

大小:6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3

急诊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37例临床分析_第1页
急诊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37例临床分析_第2页
急诊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37例临床分析_第3页
急诊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37例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急诊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37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急诊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37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icu内深部真菌感染病例的分析,探讨其易感因素,从而更好的实施预防措施或指导用药。方法从本院近五年来收治的危重患者中,筛选符合深部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60例病患中深部真菌感染共37例,感染率为14.3%0其中以呼吸道感染及白色念珠菌感染多见。结论临床研究显示,深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主要为各种因素所致的免疫力低下或侵入性仪器应用,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因此,对于上述存在的情况,需加强对真菌感染的预防与诊断。关键词:ICU;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

2、veCareUnit,ICU)主要收治病危患者。该区域患者多为免疫力低下,因此更易成为真菌感染的易感人群[1]。而深部真菌感染因其诊断、预防、治疗上的困难,易加重原木病患的病情,影响治愈,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正确认识深部真菌感染,并对其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才能有效的降低疾病的误、漏诊率,提升患者成活率。本文就以木院实际病例为例,试图从这些病例中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的指导后续治疗工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本院自2009年1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重症患者260例进行冋顾性调查,从中筛选出符合病例37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

3、;年龄30^85周岁,平均年龄(56.3±3・4)周岁。ICU住院天数(15土1.2)do1・2诊断依据以卫生部2003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正确采集样品标本(如血、尿、痰及分泌物和引流物等)进行培养。若连续两次及以上培养出同一真菌或经多次涂片观察到大量菌丝者,并有对应的临床表现,即确诊⑵。1.2.1原发病因脑血管疾病10例,多发性创伤5例,器官移植手术2例,慢性感染及呼吸系统性疾病7例,行门-体分流术1例,菌血症9例,血液透析3例。1.2.2合并感染37例病例中,17例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

4、综合征(ARDS),30例发生肺和/或尿道细菌性感染。2结果2.1感染部位对37例病患病例进行查阅发现,其屮,呼吸道感染者21例(56.76%),泌尿道感染9例(24.32%),胃肠道感染5例(13.51%),血液感染1例(2.70%)其他感染1例(2.70%)。5例患者同时存在2个及以上部位的真菌感染(13.51%)。2.2深部真菌感染分类37例患者中分离菌株44例:其中白色念珠菌22例(50.00%),光滑念珠菌10例(22.72%),新生隐球菌2例,酵母菌8例,烟曲菌2例。2.3真菌检测标本来源37例患者中,痰液检出19例(51.35%

5、),尿液检出12例(32.43%)血液检出2例(5.4%)其他器官检出4例(10.81%)。痰+尿液检出为5例(13.51%)。3讨论1.1现状深部真菌感染好发于重症患者,尤其以老年和小孩居多。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发展,人们有能力使一些患有恶性或非治愈性的疾病的患者生命得以延长。但这些患者普遍都存在使用一些免疫抑制性药物,或者本身免疫力较低;以及在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使用侵入性仪器,这些因索都将导致机会性致病菌的感染,尤其是真菌感染[3]。一直以來,因深部真菌感染没有确切的诊断标准,主要通过病原学检查,如镜检,真菌培养或者组织病理学诊断。而这些

6、方法都存在灵敏度差,费时等问题,从而延误病情诊治。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更为有效和安全的诊断方法。比如血清学诊断方法中的GM检测,(1,3)B-D葡聚糖检测等[4],这些方法表现出的较高灵敏度及较低的假阳性率被越來越多的医患所接受。在通过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次试验可知: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分为两类因素[5]。第一类因素即猪主因素,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原因所导致的机体免疫力低下,从而导致真菌机会性繁殖而致病。第二类因素乂称医源性因素,主要山于治疗手段,药物使用等原因导致的机会性感染。3.2防治措施对于以上两个不同因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防治。

7、①从环境入手,比如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及时消毒。②对于治疗过程屮要严格保持无菌操作,减少有创操作,对于针头、输液管等一次性医疗用品,尽量缩短其连续使用时间。③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激素。必要是通过注射丙种球蛋白等免疫增强剂来提高机体免疫力。④对危重患者需定期送检血、尿、痰、便等分泌物和引流物。对于临床上为高危人群,必要时及时进行预防性治疗。参考文献:[1]郝君,王芬,李宗清,等.2012年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2):188-189.[2]李光辉•深部真菌感染治疗进展[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

8、4),277-280.[3]QuintellaLP,PassosSR,ValeAC,etb1・Histopathologyofcutaneoussporotric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