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道改型检查井-骑马井施工方法

污水管道改型检查井-骑马井施工方法

ID:46475518

大小:6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4

污水管道改型检查井-骑马井施工方法_第1页
污水管道改型检查井-骑马井施工方法_第2页
污水管道改型检查井-骑马井施工方法_第3页
污水管道改型检查井-骑马井施工方法_第4页
污水管道改型检查井-骑马井施工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污水管道改型检查井-骑马井施工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污水管道改型检查井-骑马井施工方法1前言现代城市内的污水管道施工,主要采用的是顶管的施工方法。在顶管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开挖工作坑和接收坑,等管道顶进完成后,工作坑和接收坑内开始砌筑(或浇注)检查井,然后回填和恢复路面,这是顶管施工最普遍的施工方法。根据接收坑处检查井的作用和特点,我项目部经过对多个顶管施工工程的摸索和实践,制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针对接收坑处检查井施工的新方法一“改型检查井--骑马井”施工方法(以下简称骑马井)。此工艺方法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污水管道顶管检查井施工的一次革命。2特点

2、2.1施工占地面积小,受周围条件限制较少。2.2大大缩短了工期。2.3节约大量资源(人力、物力、财力)。2.4应用范围广泛,对地质条件要求较低。2.5能够满足安全、质量和功能等各方面的要求。污水管道改型检查井-骑马井施工方法1前言现代城市内的污水管道施工,主要采用的是顶管的施工方法。在顶管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开挖工作坑和接收坑,等管道顶进完成后,工作坑和接收坑内开始砌筑(或浇注)检查井,然后回填和恢复路面,这是顶管施工最普遍的施工方法。根据接收坑处检查井的作用和特点,我项目部经过对多个顶管施工工程的摸索和实践,制定出了

3、一套行之有效的针对接收坑处检查井施工的新方法一“改型检查井--骑马井”施工方法(以下简称骑马井)。此工艺方法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污水管道顶管检查井施工的一次革命。2特点2.1施工占地面积小,受周围条件限制较少。2.2大大缩短了工期。2.3节约大量资源(人力、物力、财力)。2.4应用范围广泛,对地质条件要求较低。2.5能够满足安全、质量和功能等各方面的要求。3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顶管管道直径800mmWDW1200mm,井深7m以内的普通直线型污水检查井的施工,对于特殊井和三通、四通检查井不能适

4、用。4工艺原理骑马井施工原理主要是根据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原理并参照《排水检查井图集》(图集号02S515)整合而成的。骑马井的上半部分(井壁和井筒部分)采用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原理,挖孔然后浇筑钢筋混凝土护壁;下半部分(井室部分)参照《排水检查井图集》(图集号02S515)中直线型砖砌污水检查井井室的样式进行施工。5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骑马井的平面及剖面图参见图5.1-1,其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5.l-2o图5.1-1骑马井平面图、剖面图放线定点管道就位确定开挖尺寸人工开挖第一段第二段施工9第三段施工(挖土、绑钢筋、支

5、模、浇筑混凝土)第n段井室部分施工9■第n段井壁施工安装爬梯,井壁抹面(含井室部分)浇注盖板(支底模、绑钢筋、浇注混凝土)井筒部分施工恢复路面图5.1-1骑马井施工工艺流程图5.2骑马井施工操作要点5.2.1放线定点。这是所有工作坑和接收坑施工前的基础工作。如果在接收坑处采用骑马井施工,则在放线定点时可以根据管段总长和标准管节的长度(2m/节),在设计允许的情况下,对设计图纸中的管段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一般情况下,调整范围在1〜2m左右,计算时一定要加上管缝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施工骑马井的井室时破坏管道

6、。可见,轴线上的工作坑和骑马井位置必须事先定出,这是非常关键的。工作坑2管管管道接收坑5.2.2管道就位。一般顶管施工中工作坑和接收坑的开挖都是非常关键的工序。工作坑是进行管道顶进的工作地点,是必须开挖的,而接收坑一般情况下是在管道就位后,在对接点开挖然后砌筑(或浇筑)检查井接通两边管道之用的。参见图5.2.2-1工作坑、管道、接收坑连接示意图。管道在工作管道道道工作坑11图5.2.2-1工作坑、管道、接收坑连接示意图坑顶进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方向,偏差不应太大,这是决定能否采用骑马井施工很关键的一步,也是顶管施工

7、中的主控项目。如果管道顶进的过程中遇到特殊的地质情况而产生了偏差,则应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保证在接收坑处的管道回到轴线位置。对顶施工的管道在接收坑处要预留一定的空隙,便于骑马井的施工,具体长度参见表5.2.3-1种管道预留L(mm)o5.2.3马井的直径,对应表确定开挖尺寸。根据排水管道的管径来确定骑参见表5.2.3-1骑马井开挖尺寸对应表:骑马井开挖尺寸表5.2.3-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