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

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

ID:46492259

大小:6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24

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_第1页
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_第2页
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_第3页
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_第4页
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TheFoundationofTreatmentBasedUp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课程简介《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別证候,从而确立治疗法则的基础理论、基木知识和基木技能的一门课程。木课程主要包括辨证和诊断综合运用等内容。辨证部分包括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等;诊断综合运用介绍中医辨病与辨证的诊断思路。TheFoundationofTreatmentBa

2、sedUp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sacurriculumconcerningtheexaminationofbody,diagnosisofdiseases,distinctionofsyndromeandtherebyestablishthebasictheory,knowledgeandabilityundertheguidanceofthebasicofTCM.Thecurriculummainlyincludesyndro

3、medifferentiationandcomprehensiveapplicationofdiagnosis.Syndromedifferentiationincludetheeightprinciplesyndromedifferentiation,pathogenysyndromedifferentiation,qi-bloodandbodyfluid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visceralsyndromedifferentiation.Thecomprehensiveapplic

4、ationofdiagnosisbriefthediagnosticthoughtsofdiseasesdifferentiationandsyndromedifferentiationinTCM.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二、总学时数及学分:27学时,1.5学分理论课27学时三、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屮医专业及屮西医结合专业。预修知识要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法学。四、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习者对各种+医辨证方法有一个全面了解,掌握八纲、气血津液和脏腑辨证的基木技能和知识;熟悉病因辨证和中医辨病与辨证

5、的诊断思路,为中医诊断基础和临床研究打卜.基础。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课堂教学注意理论知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突出重点,避免与木科教学内容的重复;充分运用计算机、录像以及模拟病人等进行多种媒体和实验教学。注重四诊与辨证的结合,重点是中医思维方法的训练。五、理论课程内容:(一)理论授课第一章八纲辨证(3学时)第一节概念与源流1、八纲辨证的概念第二节基本内容2、八纲辨证的源流1、表里辨证1)、表证2)、里证2、寒热辨证1)、寒证2)、热证3、虚实辨证1)、虚证2)、实证4、阴阳辨证1)、阴阳是辨证的总纲

6、第三节八纲证候间的关系2)、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1、证候相兼1)、表里同病2)、寒热错杂3)、虚实夹杂2^证候转化1)、表里出入2)、寒热转化3)、虚实转化3、证候真假1)、寒热真假2)、虚实真假笫四节八纲辨证的意义第五节八纲辨证研究进展第二章病因辨证(2学时)第一节六淫辨证1、风淫证2、寒淫证3、暑淫证4、湿淫证5^燥淫证6、火淫证第二节疫彷辨证第三节情志内伤辨证1、伤喜证2、伤怒证3、伤忧思证4、伤悲证5、伤恐证第四节病因辨证研究进展第三章气血津液辨证(3学时)第一节气病辨证1、气虚证2、气陷证3、气虚不固证4、

7、气脱证5、气滞证6、气逆证笫二节血病辨证7、气闭证1、血虚证2、血瘀证3^血热证4、血寒证第三节津液病辨证1、津液亏虚证2、津液内停证1)、痰证2)、饮证3)、水证第四节气、1(11.>津液兼病辨证1气血两虚证2、气虚血瘀证3、气不摄血证4、气随血脱证5、气滞血瘀证6、气随津脱证7、气滞津停证8、痰瘀互结证第五节气血津液辨证研究进展第四章脏腑辨证(6学时)第一节肝胆病辨证1、肝血虚证2、肝阴虚证3、肝郁气滞证4、肝火炽盛证5、肝阳上亢证6、肝风内动证7、寒滞肝脉证8、肝胆湿热证9、胆郁痰扰证第二节心与小肠病辨证1、

8、心气虚证2、心阳虚证3、心阳暴脱证4、心脉痹阻证5、心血虚证6、心阴虚证7、心火亢盛证8、痰蒙心神证9、痰火扰神证10、瘀阻脑络证11、小肠实热证1、脾胃气虚证2、脾虚气陷证3、脾阳虚证4、脾不统血证5、寒湿困脾证6、湿热蕴脾证7、胃阴虚证8、胃阳虚证9、寒滞胃脫证10、胃热炽盛证11、食滞胃脫证1、肺气虚证2、肺阴虚证3、风寒犯肺证4、风热犯肺证5、燥淫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