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言小说中的儿童视角【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论莫言小说中的儿童视角【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65400

大小:71.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08-06

论莫言小说中的儿童视角【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论莫言小说中的儿童视角【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论莫言小说中的儿童视角【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论莫言小说中的儿童视角【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论莫言小说中的儿童视角【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莫言小说中的儿童视角【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在黑域中光脚行走的小孩——论莫言小说的儿童视角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在中国学界,文学领域的儿童问题往往被认为是儿童文学研究者的“专利”,但儿童文学研究者往往可能忽视非以儿童作为受众的那些作品中的儿童(童年),并且,儿童文学的“儿童”可能更偏向于作为读者的儿童。翻阅近二十年间的主要文学期刊:《人民文学》、《收获》、《当代》、《十月》……等等,孩子们从不同的“方向”纷至沓来。他们的身影几乎遍及了批评家们加以分门别类的各种小说。比之于二十世纪前八十年,儿童,已经成为近二十年来(1980-2000年)

2、中国小说中的一个明显而且重要的存在。莫言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孩子的形象,有《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枯河》中的小虎,《红高粱》中的豆官,《四十一炮》中的罗小通,《铁孩》中的铁孩,《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金童、司马良、孙姑妈的三个哑巴儿子以及许多作品如罪过,《夜渔》等。通过这些儿童形象,用儿童的眼光或口吻叙述故事,全力展现儿童耳目中所涉猎的世界、儿童脑中所理解的世界、儿童心灵中所感知的世界。在这样的叙述模式中,由于儿童本身在心理和生理上的不成熟,他们不能被现实世界即成人世界的利与欲所扭曲,但同时他们也不可能冷静客观理性地观察外部世界的复杂面貌,所以他们往

3、往以自己的感性经验去感受现实,在心灵深处构建自己对于成人世界的主观“镜像”。孩子通过感官感受来表达在成人世界暴力和丑陋下的孤独体验,他们感官系统的异常发达似乎也是受成人世界压抑机制即暴力所迫的结果,想象力异常丰富的孩子在耳目口鼻舌感觉的异常发达是他们欲望或是生命力的表像。作家莫言童年饥饿孤独的情感体验使其执着于表现人类生存的苦难与不公,展现了人性在苦难面前的坚韧和变异,其变异在于成人对儿童施加的暴力,通过孩子主观化的感性世界呈现了生命在人世间的苦难,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这样一个富于刺激性的、支离破碎的感官世界,映现了主体内部的基本

4、状况:那是一个充满着焦虑和渴望、骚动不安的世界。通过孩子感性化的经验世界,莫言肯定了人的感官生命和肉体的存在,也从根本上肯定了人的生命力。在这里,也寄托了莫言本人对生命的理想:通过感官和肉体的充分解放,达到生命的自由状态。莫言这种创作也可以说是对童年回忆的一种复归,一种纸上的艺术化的宣泄,让人们意识到在那个年代那个社会,苦难的不仅是大人,孩子对苦难的记忆更加深刻,不仅来自物质更是来自精神。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展现小说中成人世界的暴力和丑陋下生存的孩子,分析孩子通过感官经验来体验这份孤独。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儿童眼

5、中成人世界是怎么样的,在这样的世界下孩子如何来感受现实生活。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1、充分利用图书馆图书资料,进行查阅。2、利用过刊室查看一些学者研究的期刊文章。3、利用网络查阅一些评论者的观点见解。4、根据老师的修改意见,更好的完成论文内容。四、参考文献刘格.先锋小说技巧讲堂.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63张闳.感官王国——先锋小说叙事艺术研究.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167王恺.叙事门与修辞术——中国当代小说的诗学谱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张懿红.缅怀与徜徉——跨世纪乡土小说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李建

6、军.小说修辞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美]霍夫曼.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莫言.莫言作品集.海口:南海出版社,2006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关于莫言小说中儿童视角在中国,儿童视角发现较晚,发展的高潮期是五四之后。莫言以儿童为视角的小说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占着很重要的比例,其小说作为新时期的儿童视角小说,在对文学本体的审美探求中确立了自己的意义,使文学从理论先导的桎梏中释放出新鲜的个体生命体验,给当代文坛带来了新气息。一,儿童视角的发现对于西方国家来说

7、,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种种封建桎梏。“随着人文主义的提出,启蒙思潮的发展,中产阶级的崛起,妇女解放、个性解放运动的高涨,教育民主化思想的普及,儿童问题即把儿童作为一个具有自身特点、值得特殊对待去研究和讨论的问题,也被响亮地提了出来,并且日益为人们所重视。”[1]而在中国,“发现儿童”的进程却相对迟缓得多,古代中国儿童的生存地位与精神境遇是十分艰难的,儿童处于被支配被漠视的地位。五四时期,引发了新文化运动,由此也带动了对“人”的本体价值的深入探讨时许多知识分子都在反对封建伦理的过程中触及到对儿童诸多问题的思考。“儿童的发现”直接推动了儿童视角小说的出

8、现,鲁迅最先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指出“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