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舆情:生产、研判与处置研究

微博舆情:生产、研判与处置研究

ID:46543389

大小:48.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25

微博舆情:生产、研判与处置研究_第1页
微博舆情:生产、研判与处置研究_第2页
微博舆情:生产、研判与处置研究_第3页
微博舆情:生产、研判与处置研究_第4页
微博舆情:生产、研判与处置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博舆情:生产、研判与处置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微博舆情:生产、研判与处置研究关键词:微傅舆情;社会话语;公共领域;微文本;舆情监测摘要:探讨了微博在舆情生产中具有的作用与特征:社会话语的叙事空间,产生舆情的公共领域,微文本的生产方式以及“泛冲突化”的表现形式。在分析微博舆情生产模式的基础上,从内容维度和时间维度两个方面对微博舆情价值进行判断,并提出了处理微博舆情的几点思考。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2435(2013)01006507StudyofMicroBlogPublicOpinions:Production,Judgm

2、entsandTreatmentJTAODewul,2,CHANGSong2(1,2.Instituteof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AnhuiAcademyofSocialScience,Hefei230051;2.Schoolof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WuhanUniversity,Wuhan430072,China)Keywords:microblogopinions;socialdiscourse;publicsphere;microtext;

3、monitoringpublicopinionsAbstract:Discusstheroleandfeaturesofmicrobloginthepublicopinionproduction:thenarrativespaceofsocialdiscourse,thepublicsphereofproducingpublicopinions,theproductionmodeofmicrotextandthepatternmanifestationofuPanconfliet”.Judgethevalueo

4、fmicroblogpublicopinionsthroughanalysistheproductionmodeofmicroblogpublicopinionsfromthecontentdimensionandtimedimension,andputforwardsomesuggest!onshowtodealwiththemicroblogopinions・基于Web2.0的微博(microblog)是博客(blog)的衍生品。微博允许用户发表140个字符的短文本,同时也可上传图片、音频、视频等。用戸通过

5、关注、评论、转发等功能,进行互动、参与。微博不仅影响着人们思考、交流、行为方式,也成为网民私人叙事和公共参与的新型手段。这种公私交错与话语空间的存在,让微博成为舆情的集散地;每时每刻生成的公共话语,使微博成为中国社会问题的晴雨表。[1]一、微博舆情的概念与特征参照刘毅[2]的观点,微博舆情可定义为个人或者各种社会群体、组织,通过微博的渠道,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表达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在当下中国,微博的特殊性不仅体现为传播样式的更新,它的发展还契合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近代以來,

6、中国不像西方国家伴随工业革命完成了国家现代化,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在100多年后完成现代化进程,必须同样经历文化与社会的变迁,这种变迁带来的问题与剧痛远比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程度更深,问题更多。从这个角度来看,时下中国需要一个发泄口,一个疏导社会积垢、建立社会新伦理的渠道。微闿渠道生成的舆情实质上是作为国家代理人的政府、作为社会主体构成的公众和受到国家管制又代言公众的媒体的角力场的反应。通过微博舆情的表达,政府组织可以了解公众的价值取向和思维、行为的方向,更好地为管理国家服务;公众实现知情、参与、表达、监督权并建

7、构新的认知世界的思维模式;媒体通过舆情把握社会和政府组织的动向,获取新闻信息。1.作为社会话语的叙事空间这里的“社会话语”意指有别于严肃的政治话语或精英话语,是产生于大众的公众叙事。在大众传播研究中,由“公众叙事”产生的舆论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斯普里查尔(Splichal,2001)认为,公共舆论既是一个政治现象,也是一个表达现象,因为舆论的表达跟传播形式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开放参与的结构,新媒体让公众能够以一种史无前例的方式参与各种讨论,而不用再仰赖精英的意见。[3]作为公共舆论生产的平台,微博发展的时间

8、并不长。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傅”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屮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从此微博正式进入主流人群的视野。据2012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报告,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微博总用户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7%,[4]新浪微博用户超过1亿。用户的快速发展与各种终端产品的便利性,使微博被注入浓厚的叙事性,特别是过去视为“敏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