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機構建制改革研究

鄉鎮機構建制改革研究

ID:46566557

大小:58.4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5

鄉鎮機構建制改革研究_第1页
鄉鎮機構建制改革研究_第2页
鄉鎮機構建制改革研究_第3页
鄉鎮機構建制改革研究_第4页
鄉鎮機構建制改革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鄉鎮機構建制改革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鄉鎮機構建制改革研究[摘要]本世紀初,我國對鄉鎮機構建制進行瞭大規模合並改革,但鄉鎮合並後,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需要進一步調整和深化。本文就於集中的鄉鎮建制存在的問題進行瞭分析,並提出瞭對策建議,以期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促進新農村建設[關鍵詞]鄉鎮建制改革自2000年開始,我國對鄉鎮建制進行瞭大規模合並改革,對精簡鄉鎮機構、精減行政人員、減少財政經費、減輕農民負擔發揮瞭積極作用,取得瞭突出成效。但是,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鄉鎮尤其是山區農村的鄉鎮設置過於集中影響瞭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利於農村社會穩定,需要作適當改革和完善一、合並鄉鎮改革背景及成效上世紀末,我國改革開放取得

2、突出成績,城市經濟發展超越農村,但"三農”出現嚴重問題,以李昌平同志為代表上書原總理朱❷基,反映瞭“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鄉鎮機構臃腫、財政供給人員過多、財政困難突出的各類矛盾日益尖銳。從2000年開始,中央決定在廣大農村進行鄉鎮機構改革,這是改革開放以來,鄉鎮機構改革力度最大、精簡機構人員最多、效果最為顯著的一次改革。在“並村、並組、並學校,減編、減人、減經費”的精神指導下,在全國實行瞭大范圍鄉鎮機構改革,適度合並鄉鎮、村組、學校,並加大力度精減鄉鎮機構,取得瞭成功經驗,主要成績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減少瞭建制。本世紀初的改革,對鄉鎮建制進行瞭大幅度合並,鄉鎮數量

3、明顯減少。1999年,全國有鄉鎮44901個,到2001年進行全國性的鄉鎮合並後,減少到40321個,減少瞭10.2%o湖北省是最早合並鄉鎮的試點省之一,2001年湖北省鄉鎮數減少到969個,比1999年1355個下降瞭28.49%。以湖北省長陽土傢族自治縣為例,原有鄉鎮16個,合並為11個,減少鄉鎮33%。力度更大的五峰土傢族自治縣由原來的16個鄉鎮合並為8個,下降瞭50%。鄉鎮建制的減少為精減鄉鎮機構人員奠定瞭基礎第二,精簡瞭機構。鄉鎮機構設置原有黨委、政府、人大、政協四大班子,現改革為黨政合署辦公,黨政主要領導“一肩挑”,隻設人大權力機構,政府下設機構由原來的“六辦、七站、

4、八所”,現在精簡為“三辦一所”,即黨政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發展辦公室和財政所。與此相適應的是,極大地減少瞭鄉鎮行政負擔人員,原一個鄉鎮的財政負擔的行政人員有150—200人,平原鄉鎮有的多達1000人,合並後根據鄉鎮大小按照50、30或15的編制配備行政管理人員,大幅減少瞭財政供給人員第三,減輕瞭財政和農民負擔。鄉鎮機構改革後,大幅度地減輕瞭財政負擔,原來一個鄉鎮財政負擔的行政機構及人員的財政支出在500萬元以上(2001年消費水平),平原鄉鎮有的高達2000萬元,現在下降到50-80萬元。同時,農村取消瞭“三提五統”,2005年國傢全部取消瞭農業、特產稅,農民人均負擔由

5、原來的50-100元/人年,減少到年每隻有“一事一議”集體公共事業勞力投入,農民負擔大幅減輕隨著中央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並逐步落實到位,近年來我國的農業、農村、農民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農民珍惜熱愛土地、山林,並註重增加投入,講究生產效益,一個良性發展的現代化農村正在逐步形成二、過於集中的鄉鎮建制存在的問題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過於集中的鄉鎮建制,嚴重阻礙瞭農村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制約瞭農村經濟發展,影響瞭城市化進程,還變相增加瞭農民負擔,不利於農村社會穩定,在交通、通訊不發達、基礎設施落後的山區就更加突出第一。並入的小鄉更加

6、邊緣化,制約瞭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合並鄉鎮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將邊遠的小鄉並入相鄰的大鎮,這樣,使得本來處於邊遠地區的地方更加邊緣化。這些地方處於邊遠地區,更加遠離瞭政府視野,要辦的事情更加難辦,進一步制約瞭該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按照管理學“控制幅度原理"分析,“註意力跨度一一能同時給予關註的事項的數目是有限的”。首先“一些地方特別是山大人稀的山區,一個村方圓幾十公裡,一個鄉鎮方圓幾百公裡,造成管理上的疏漏在所難免”;其次這種行政管理的輻射半徑過大,覆蓋人口過多,勢必造成管理缺位,公共服務效率下降從交通、通訊、集鎮等基礎設施落後的情況看小鄉邊緣化存在的問題。例如長陽某鄉鎮,現在在鎮政

7、府周邊的行政村、自然村甚至村民小組都已實現瞭道路硬化工程,修建瞭水泥路面,而合並前的一個鄉僅修建瞭鎮政府至原鄉鎮府的水泥路面。某鄉邊遠地區的村民計劃修築一條5公裡的等外級公路,1998年上級扶持5000元資金修築瞭一半,當時還需要6000多元資金(現在要8-10萬元)未能解決,一直拖瞭十二年仍是“半拉子工程”,道路不通,肥料等農用物資運不進去,生産的農作物運不出來,人工搬運成本要上升一倍,本來隻有0.8元/公斤的蔬菜,運輸成本要增加0.6元/公斤,貧窮的農民仍無法脫貧致富從農民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