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山洪预案

(精选)山洪预案

ID:46586907

大小:91.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25

(精选)山洪预案_第1页
(精选)山洪预案_第2页
(精选)山洪预案_第3页
(精选)山洪预案_第4页
(精选)山洪预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选)山洪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固政文〔2008〕170号始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固始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固始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固始县人民政府二00八年六月十一日主题词:水利灾害预案通知固始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第一章基本情况一、自然情况固始县位于豫东南的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地理坐标处在北纬31°46'到32。35',东经115°21'到115°56',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人口161.1万人。1、区域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我县地势南高北低,地形比较复杂。南部低山属大别山余脉,面积267.4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9

2、.2%,山峦叠嶂,群峰毗连,高程在100米以上,曹寨峰高1025.6米,为全县最高峰。低山北缘为指状的孤陵残丘,面积452.2平方公里,占全县的15.5%,高程在60-126.3米之间,其间分布着河边带状的小平地。残丘的北侧,即全县的西部、西南部及东部边缘为片块状倾斜垄岗,在漫长的片流侵蚀下已形成冲岗相间,岗面平坦,冲形宽阔的特征,高程在40-70米之间,面积818.7平方公里,占全县的28.1%,在丘岗之间,史、灌河的两侧展布着地势平坦的片带状冲积平原,高程在30-50米之间,面积979.8平方公里,占全县的三分之一。冲积平原以北高程在30米以下,为沿河洼地、土于区,易

3、受洪水袭击。面积242平方公里,占全县的&3%。固始地处淮阳山字形脊柱的西侧。境东“四十里长山”为脊柱,出露震旦系、寒武系地层,南北走向,挤压型构造。南部有大别山余脉出露石碳系,株罗系,白垩系地层及燕山期岩浆岩,东西走向,向西转为北西至南东方向。南部山区杨山至皮冲等大片低山一带,有石炭系地层出露。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页岩、炭质板岩,夹薄层灰岩及数层薄层煤。断层构造主要有近东西和近南北的两组。近东西向有二道河一东冲大断层,北盘上升,控制着石灰纪煤层的出露。沿断层线形成断层谷地,是活断层,属于新华夏系的构造。2、区域内河流分布我县属淮河流域,县境2946平方公里分属于史灌河

4、系、白露河系及淮干。淮河干流自白露河口的王家坝附近入境,从西向东流径我县北部的往流、三河两个乡镇边界,在陈村附近出境。淮河一级支流经县境的有白露河、史河、灌河、泉河四大河流。史河与灌河由南而北在蒋集汇合成史灌河,史灌河又与泉河在蚌山相汇组成史灌河系,在三河尖注入淮河。淮河二级支流在境内主要有长江河、急流涧河、羊行河、石槽河、春河等。这些二级支流除春河外均发源于山区,上游河道比降陡、中下游河床迂回狭窄,比降缓,洪水易于泛滥,尤其是石槽河流域面积大,上游河短水急。三级支流多是天然溪河及排水沟,常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3、区域内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性据气象区划分

5、析,固始处于北西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湿润区,四季分明,冷暖适中,雨水丰沛,雨热同季。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在一年之内多集中在夏季,汛期六至九月的降雨量669.6毫米,占年降雨量的62.4%,月雨量七月份最大达211.2毫米,占年雨量的19.7%。夏季降雨雨量多、强度大,极易造成平原洪涝灾害和山洪暴发引发山区地质灾害。二、经济社会情况核定固始县共有32个乡镇,2007年统计全县共49.5万户,其中农业户数38.7万。总人口16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1.2万人,非农业人口19.9万人。全县耕地面积227.49万亩。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41.0:31.7:27.3。

6、2007年固始县生产总值115亿元,全县人均生产总值5178元。三、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固始县山洪灾害主要发生在南部山区的方集、段集、武庙、祖师和陈淋等5个乡镇。该区域分布着长江河、羊行河、急流涧河、石槽河等山区河道。这些山区河道特点是比降大,流域形状为扇形,汇流时间短,区域内岩石风化,极易发生泥石流、滑坡和山体开裂,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山洪灾害和地质灾害发生。据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统计,区域内共发生较大的地质灾害7次。损毁房屋2652间,损毁道路、桥梁120多处,死亡9人。威胁人口3万多人。2004年8月13013时至17时,4小时降雨达30Omni,段集乡桂岭村的九店、

7、河沿、万湾等三个村民组,发生山体裂缝,山坡塌方,14日下午17时,一声巨响,河沿村民组庄后山体开裂、滑坡,河沿村民组一个冲田的树木、良田被滑坡泥土石全部填埋。固始地处淮阳山字形构造的脊柱西侧,受挤压性构造运动比较强烈,新构造运动比较明显。大别山北麓自新第三纪到早更新世以来,处在相对下降的阶段。当时气候寒冷,可能发生山谷冰川向淮北推进,将灰白色、淡绿色、杂色的泥沙混杂,砾石泥团混杂的冰积物搬运至山前。早更新世末气候转暖,冰川消退,冰水泛滥,将搬运较远的冰水砾石铺盖在早期堆积物之上。经多年风化,加之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岩层节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