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编制说明

《临床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编制说明

ID:46590332

大小:7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5

《临床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编制说明_第1页
《临床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编制说明_第2页
《临床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编制说明_第3页
《临床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编制说明_第4页
《临床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编制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编制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参与协作单位、简单起草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所承担的工作《临床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XGBZ120-2006)修订任务,项目编号20140804o本标准由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提出修订建议书,经放射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同意,经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法制司立项,由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在内的六家单位共同承担了本标准的修订任务。接受任务后由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湖南省职业病防

2、治院共同成立了编制组。编制组在前期《系列标准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产出的放射诊疗设备放射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编制原则,对本标准进行了修订。本标准的修订工作由耿继武、邹剑明共同执笔,温翠菊、张灶钦、许志强、谭光享负责查阅文献、资料准备和现场调研测量,陈英茂、张良安、陈英民、耿建华、李植纯负责编制过程中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和建议,邹剑明负责整个项目的综合协调和质量控制。形成征求意见稿,经过广泛征求专家与同行意见。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标准的关系目前我国现有有效的临床核医学标准制定于2006年

3、,包含放射工作场所的一般防护要求和放射性药物操作的基本要求,没有针对新型条件下的核医学诊疗设备的治疗项目专向标准。一些国际组织已经就当前形势下的核医学制定了较为详尽的细化的规范和要求,如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于2004年颁布的94号《非密封源治疗后患者的出院考虑》和106号《放射性药物对患者的辐射剂量(对第53号出版物的补充3)》等出版物,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40号《核医学中放射安全标准的应用》、58号《新医学影像中的辐射防护:PET/CT》和63号《放射性核素治疗后患者出院管理》等技术报告。三、国外相关

4、法律、法规、文件和标准情况的对比说明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国际标准的部分技术内容,分别是:(l)INTERNATIONALATOMICENERGYAGENCY,ApplyingRadiationSafetyStandardsinNuclearMedicine,SafetyReportsSeriesNo.40,IAEA,Vienna(2005).(2)(INTERNATIONALATOMICENERGYAGENCY,NuclearMedicineResourcesManual,IAEA?Vienna(2006).(3)

5、AAPM,2006.AmericanAssociationofPhysicistsinMedicine,AAPMTaskGroup108:PETandPET/CTShieldingRequirementsMed.Phys.33,1,2006.(4)AUSTRALIANRADIATIONPROTECTIONANDNUCLEARSAFETYAGENCY,Radiationprotectioninnuclearmedicine.RadiationProtectionSeriesPublicationNo.14.2,ARPNS

6、A(2008)!1!标准的制定、修订与起草原则本标准所依据的起草规则是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本标准起草时严格遵循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特别是卫生标准管理办法(国卫法制发[2014]43号)规定为加强卫生标准工作程序化和规范化起草原则,广泛调研和分析国际国内相关技术资料,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实践中的相关经验教训,充分考虑与我国现行《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外相关标准、规范的衔接和配套,广泛征求意见,尽可能严谨、实用和具备可操作性,以期为后装放射治疗设备

7、检测与评价工作规范化提供适宜、适用的技术规范。五、确定各项技术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依据。强制性技术内容应当说明强制理由在修订本标准时,增加了以下技术内容:⑴在总则中增加和临床核医学正当性和最优化的条款。(2)在4.1中,增加了场址选址的要求,该内容是根据实际调研和实际工作经验提出的。(3)增加了核医学工作场所平面布局的要求。针对该项内容,首先是在标准进行修订之前,经广泛征求全国同行的意见,大家均提出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因为缺少相关规范,导致核医学场所在评价、建设阶段,缺少相关依据,往往

8、凭着主管意识及个人的认知水平,来进行评价和建设工作。导致工作场所的不合理而出现大量问题,因此,这是本次修订的重要内容。对于核医学工作场所应该设置的功能用房及辅助用房,主要参考《ApplyingRadiationSafetyStandardsinNuclearMedicineX《NuclearMcdicinccresourcema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