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ID:46631771

大小:8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6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_第1页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_第2页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_第3页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_第4页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义神经痛的治疗由于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学和病理学至今还不清楚,所以,治疗的Id的应是长期镇痛。镇痛的方法至今仍是多种多样。可大概分为无创和冇创治疗方法。无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中医中药针灸疗法、理疗等。适用于病程短、疼痛较轻的患者。也可作为有创治疗方法的补充治疗。有创治疗方法包插手术疗法、注射疗法和射频热凝疗法。一、-•般疗法(一)药物疗法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开始每口2次,以后可每口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口极量1.2g0服药24〜48h后即有镇痛效果。2.苯妥英钠(sodiumph

2、enytoin)另U名大仑丁(dilantin),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儿乎不溶于乙瞇或氯仿,在空气中易潮解。(二)中药治疗祖国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Z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1FI则病其,头痛不可以岀内。”有些三叉神经痛患者,经服用中药后可收到一处的治疗效果,可使疼痛发作停止或减轻。有的临床医师采用内服中药治疗三义神经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屮医对于本病主张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类型,给与针对性的治疗。对

3、于风邪外袭型,主张治宜活血化瘀,祛风止痛。李中平釆用加味吴茱萸汤(党参、川茸各25g,吴茱萸、白芷、天麻各18g,干姜、薄荷、防风各12g,丹参、香附各20g,赤芍15g,钩M30g,细辛3g),治疗本症患者40例,临床治愈28例,好转9例,无效3例。包力采用白附子10g,僵蚕10g,天麻10g,防风10g,白芷l()g,细辛10g,胆南星10g,地龙10g,川骂TOg,全蝎3g,治疗本症患者32例,临床治愈17例,好转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o邵士玺等用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疗本症患者30例,痊愈26例,好传4例,总

4、冇效率100%。对于肝火上炎型,采用滋银潜阳,降火熄风。叶开民采川全蝎5g,ill吴蚣2条,僵蚕、地龙、川茸、牛膝、生地、白芍、白术各15g,制川乌10g,白芷、天麻、制半夏各10g,细辛4g,钩藤20g,石决明30g(先煎),治疗木症患者44例,治愈34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2例,冇效率95.44%0张静等釆用白僵蚕、蔓荆子、炒没药、龙胆草、白漠藜各9g,白芷12g,白芍、牛地黄各15g,石决明(先煎)30g,全竭6g,廿草3g,治疗本症患者30例,痊愈8例,显效12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为100%o(三)针灸治疗1

5、.普通针刺疗法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也可用电刺激治疗机作电针治疗。2.针刺三义神经周围支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亥贝孔,直接针刺三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银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釆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二、三义神经痛注射疗法三叉神经

6、周围支阻滞是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方法。注射的部位主要是三叉神经分支通过的骨孔,如眶上孔、眶下孔、下齿槽孔、皴孔、翼腭孔等。所用药物包括无水乙醇、苯酚溶液、多柔比星、链霉素等。三叉神经周围支注射治疗的效果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患者的病情程度关系密切。(-)眶上神经阻滞术(二)眶下神经阻滞术(三)后上齿槽神经阻滞术(四)上颌神经阻滞术(五)频神经阻滞(六)下齿糟神经阻滞(七)下颌神经阻滞术三、半月神经节阻滞疗法(一)概述采用半月神经节阻滞治疗三义神经痛目询己在国内外广泛使用,多年來,这一注射疗法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它的确能恒久地治

7、愈三叉神经痛。但因其注射技术较难学握,而II治疗效果随着各人的技术不同而大冇出入。经卵関孔刺入颅腔内的半月神经节,注入无水乙醇、苯酚溶液、多柔比星等神经毁损药物,以阻滞三叉神经笫2、3支甚至金部的三支,町获得长时间的阻滞效果。用于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颌面部癌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痛。(二)穿刺入路的选择半月神经节阻滞的穿刺途径有侧面入路法和前侧面入路法。侧而入路法的垂要标志为下颌切迹,此切迹之后方为下颌骨髒状突,前方为下颌骨喙突,刺入点是在喙突后方,当半张开口时礫状突大约向下移位lcm,此位直有时可使侧面入路法易于成功。前侧面入路

8、法的主要标志为止视位的瞳孔及额弓中点,额弓中点相当于颍骨的额结节的前方,刺入点是在喙突前方,正对第2臼齿处。操作者必须熟悉这些解剖位置。(三)术前准备1•注射前需要向家属详细的交代治疗方法、预期效果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问题,取得合作。履行神经毁损术知情同意书的签字手续或投保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