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之主题浅论

关雎之主题浅论

ID:46651591

大小:6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6

关雎之主题浅论_第1页
关雎之主题浅论_第2页
关雎之主题浅论_第3页
关雎之主题浅论_第4页
关雎之主题浅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雎之主题浅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雎》之主题浅论(山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胡莉莉)摘要:自古至今,对于《诗经・关雎》的主题之争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爱情诗说、婚礼之赞歌说、求贤诗说、教育诗说等等说法。本论文致力于探讨各种代表性观点的充分性及其薄弱处,以期读者对《关雎》主题有更深刻地理解。关键词:《诗经•关雎》;主题;爱情;婚礼赞歌;求贤;教育;《关雎》是《诗经》中广为传诵的名篇,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文学经典向来以其丰厚的内蕴、充分的张力、永恒的思想等而得以成为经典。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读者阅历等的不同,对经典的解读总会打上不同的烙印。仁

2、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文学观念不能简单以对错而论。有时将道理讲了十分,反而不够真实,七分却恰到好处。本论文仅选几种有代表性的主题之说,作简单论述。如爱情诗说、婚礼之赞歌说、求贤诗说、教育诗说等。并非要找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力求无限的接近最完美的答案。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经•关雎》。首先,爱情诗说。这是目前为止,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观点。《史记•外戚世家》载:“《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汉书•匡衡传》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源。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

3、。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五教之端也。”崔述《读风偶识》认为:“此篇乃君子自求良配,而他人代写其哀乐之情耳”。龚橙在《诗本谊》中说:“思得淑女配君子也”。其中他们所说的“君子”,阶级身份未定,有待斟酌。《诗经》的整理者孔子崇尚“君子”人格,其弟子三千,下至平民,上至贵族子弟。所以爱情诗说,又可以细分成贵族爱情诗说和民间爱情诗说两大类。贵族爱情诗说。《毛诗序》云“《关雎》,后妃之德也”。《诗经•伐檀》中“君子”是不劳而获的贵族,而且《关雎》中“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字句,更显示了贵族的身份。在《

4、诗经》中比较典型的描写民间恋爱的诗如《将仲子》,攀墙折桑,追求女子的方式较为大胆直接,淳朴而略带粗野。而《关雎》则较为含蓄优雅。再者,“琴瑟”和“钟鼓”在当时社会亦非民间所普遍使用的乐器。郭沫若在其《青铜时代》中说“《周颂》祭神是没有琴瑟的。琴瑟的出现是在春秋时代”,既贵又少,且不易弹奏。【1】曹操曾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诗句“我有嘉宾,鼓瑟吹笙J在这里瑟”用于贵族飨宴中。而“钟”在古代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等级森严的古代,“钟”不可能为民间所使用。现今保留下来的“钟鸣鼎食”、“黄钟大吕”等词仍彰显着贵族的显赫。另外,鲁

5、迅《门外文谈》将《关雎》中的“君子”也译为“公子”。但《关雎》若是贵族爱情诗说,又有一些值得推敲得地方。在讲究礼法门第的社会,贵族子弟可以如“参差存菜,左右流之”般自由追求“窈窕淑女”吗?古代婚姻常作为维持家族或国家利益的一种手段,结成“秦晋之好”。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曾悲愤地说道:“都说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其中都认为金玉良缘好,便是从家族利益而非个人感情出发,结局也只能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病神瑛泪洒相思地”。个人的自由恋情只能在梁祝“化蝶”的境界中实现。当然,贵族子弟不是绝对不可以追求所喜爱的女子。《诗经・七月》

6、有云“女心伤悲,殆及与公子同归。"可见,贵族子弟可任意抢掠民间女子。有人认为《关雎》有抢婚的主题,这是原因之一。并且,“雎鸠”一说为鱼鹰,在州求鱼,有搏击之象。再者,抢婚制在古代确实存在过。早在《周易•屯•六二》中就有记载:"屯如,亶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2】大致意思是说,一群男子骑马迂回绕道而来,原以为是敌寇,进门才知道是抢婚。但抢婚一说,作为《关雎》主题是很不合适的。《论语》中孔子评《关雎》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加之,如是抢婚的话,男主人公也不会“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更不用大费周张去“琴瑟友之”、“钟鼓

7、乐之”了。再者,从“关关雎鸠”另一种解释看,“关关”为雌雄二鸟的和鸣声。“雎鸠”即王雎,相传这种鸟雌雄情致专一,其一或死,其一也就忧不思食,憔悴而死。雎鸠是忠贞,至死不渝爱情的象征。由此可见,抢婚是说不通的。总之,在重视礼法的古代社会中,贵族子弟不可能有完全自主的爱情,而抢掠民间女子又与诗本身描述相悖。可见,《关雎》并非贵族爱情诗。民间爱情诗说。古人对《诗经》有“四始”说,即《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朱熹《诗集传》“序”中云:“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

8、,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可以说《关雎》作为《诗经》中十五国风的第一篇,是经过加工的一首民间恋歌。《关雎》中诗句“参差存菜,左右流之”,是典型的民间劳动场景。以此起兴,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对农事的熟悉,间接反映出人物的阶级和社会地位。再者,在《诗经》中有许多相类的农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