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

弘扬“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

ID:46696305

大小:5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弘扬“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_第1页
弘扬“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_第2页
弘扬“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_第3页
资源描述:

《弘扬“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弘扬“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一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几个误区盐源中学周银高我是尝试过也正努力实践着“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一名普通教师,我想借远程培训这个平台,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对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儿个误区的肤浅认识。一、重人文性,轻工具性。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还不够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字词难点都没理解清楚,就跨过课文做了许多引申和发挥,把目光聚焦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光环上。我在教学中往往是每学一篇课文前安排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速读完课文后,找出文中重点字、词、句,再以合作探

2、究的方式先自行揣摩探讨句子含义,大致探索出文章主旨。以此预习学习为基础作为新课学习的前奏。二、以“问”代“灌”,牵着学生鼻子走。在这种满堂问”的支配下,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引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新课程中阅读对话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请大家别忘了: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曾记得我引导学生学习短文《雨后》时,只提了两个问题:“雨后广场上出现了怎样的景象?”;“一群孩子在广场上如何戏水等等”。我

3、自认为,这样的问题既立足于文本,又关照了学生,学生顺着这一问既能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又能引发自身的探索意识,对文本进行深入探讨。三、没有实效的热闹。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手脚一放开,自然就有了一份潇洒,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起来一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丰机盎然。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等于丰硕收获?就文本与活动的关系而言,文本是主干,活动是枝叶,任何探究性活动是为文本服务的。如果在备课和上课时只是专注于活动,一味花力气在活动屮创新出花样,脱离、偏离、忽略了文本,无异本末倒置。四、课堂教学中“务虚

4、雹比如课堂上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的优越性自不用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形式上的倾向。最明显的表现是:教师提出问题,然后一声下令:“讨论!”学生就分组围成了一团,学生的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几分钟后,教师一声令下:“停止讨论「'于是学生的讨论声戛然而止。结果展示讨论成果的往往是几个优等生,大部分只是在那里作“看客”。不能真正起到讨论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为什么提倡将讨论引进课堂?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讨论是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自主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只要学生“有效讨论”了,这节课的教学才真正具有意义。什么叫“有效讨论”?

5、首先它得有一个适当的主题,其次,讨论得有一个大致完善的过程。任何一个过程的完结都是需耍时间的,对于一次讨论,到底需耍多少时间?没有固定的指标。但是,一节课的讨论时间不够肯定是行不通的。讨论是不是教育资源?我以为是。是谁的资源?既是学生的资源,也是教师的资源。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在同伴的帮助下,激起学习的兴趣,受到不同的启发与教育,从不同的角度充分理解教师对课程的讲授。对于教师而言,可以从学生的讨论里发现新的问题,完善自己对学生的引导。显然这是一种生成性资源,一种不可再生的一次性生成资源。所以教师必须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讨论,去倾听学生的发no所以真正的讨论,应该是教

6、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后,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同时也要参与其中。五、多媒体使用不当。我们学校现在是每间教室都有多媒体,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例如,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虽然让人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但其占用的课堂时间,远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或动思动笔的时间。所以,教师务必及时凭借画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的语言文字的“回放”和“还原”一回归文本,探究作者是运用哪些语言材料和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或描

7、绘景物的。语文课程改革不能为了“立”而求新求异,不能借改革之名回避传统和实际,甚至避开规律,当然更不能矫枉过正。处理好课改中的诸多问题,正确把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理解其思想精髓,有张有弛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才会有利于新课程的健康迈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