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上代、中古音韵与汉语中古音的比较研究

日语上代、中古音韵与汉语中古音的比较研究

ID:46709521

大小:5.54 MB

页数:130页

时间:2019-11-27

日语上代、中古音韵与汉语中古音的比较研究_第1页
日语上代、中古音韵与汉语中古音的比较研究_第2页
日语上代、中古音韵与汉语中古音的比较研究_第3页
日语上代、中古音韵与汉语中古音的比较研究_第4页
日语上代、中古音韵与汉语中古音的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日语上代、中古音韵与汉语中古音的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日语上代、中古音韵与汉语中古音的比较研究姓名:范淑玲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汉语言文字学指导教师:张树铮20090508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域外译音的研究向来为汉语音韵界所重视。日语中有许多汉字音是从中国汉语中古时期传入的,而且吸收自汉语不同的时代和地区。鉴于汉字在日语中的特殊地位,分析日译汉音对研究汉语中古时代的标准音和方言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日语上代、中古时期中日语汉字音的历史,并和同时期的汉语中古音进行了比较研究。日语语音史上的上代时期和中古时期正值中国语音史上的中古时期。这时期的日本典籍颇多

2、,本文主要依据《古事记》、《万叶集》、《日本书纪》和字典、佛书及汉籍资料,他们均用万叶假名编纂而成。在分析万叶假名并和中古声母进行比较时,主要依据《古事记》、《万叶集》和《日本书纪》。他们所用万叶假名有近千个。《古事记》、《万叶集》采用吴音音系,《日本书纪》采用汉音音系。吴音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方言为母胎音,反映的是当时吴语区的音韵情况;汉音以隋唐五代的西北方言为母胎音,反映的是当时西北方音。通过共时和历时比较,我们发现万叶假名反映了中古汉语声母的一些特点。。~唇音方面,中古重唇音和轻唇音没有区别,而且中古唇音一定是读重唇

3、音。日语汉音介音jf的唇音字中的介音脱落,反映的是唐后期西北方音中产生了轻唇j匕目。舌音方面,中古舌头音和舌上音没有区别。在唐音中的对应,说明舌上音和照组齿音合流。齿音方面,中古齿头音和正齿音没有区别,而且正齿音照二和照三无别。止摄开El---等、蟹摄开口三等和四等字对应辅音吡,其余对应ts/dz,我们推测是细音的影响,使中古齿头和正齿音产生了腭化。另外,船母和禅母、从母和邪母不分。全浊声母在唐西北方音中已经有清化现象,不过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清化现象不普遍,唐五代时已经基本清化。鼻声母在魏晋南北朝时代除泥母有非鼻音化苗头外,其

4、余均保持鼻声母。但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在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已呈现非鼻音化趋势。泥、娘、日三母,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没有区别,证明“娘日归泥’’的可信。但在唐西北方音中,娘、日有别。喉音方面,影母和喻三相混,喻三和喻四基本区分,但三母都对应单元音,说明三者声母相通,也就是说喻三和喻四是分而有混。喻三和合口匣母都对应W,说明喻三和匣母相混。在和中古汉语韵母进行比较时,我们仍然依据《古事记》、《万叶集》和《日本书纪》的万叶假名,特别是“上代特殊假名遣",还采用了字典、佛书及汉籍资料。通过分析“上代特殊假名遣”中甲类、乙类的不同对应和合流

5、,可以看出它们反映了中古汉语的重纽现象和韵的合流。“上代特殊假名遣"中甲类、乙类的不同,反映的是日语实际语音的差异,它分别对应的中古汉语的重四重三,说明中古的重纽三四等有语音的差异。“上代特殊假名遣”中彳列(i、jf),在《古事记》、《万叶集》和《日本书纪》中,甲类所对应韵部只有支、脂,前两书中年lid(芊/gi)甲类中,只有一个脂韵字,说明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支、脂并未合流,但在唐西北方音中支、脂两韵合流,但区别于之、微两韵。而乙类则覆盖了整个止摄支、脂、之、微四韵,说明唐代北方方言中这四韵已经合流。.“上代特殊假名遣”中的

6、工列(e、芒),在《日本书纪》口群中,甲类只对应中古汉语的齐韵和祭韵,而且齐韵全是开口四等,说明唐代北方方音中齐祭相混;乙类只对应哈韵和合口灰韵,而且只是唇音的---IF#和两/me。说明在唐时的中国北方,哈灰合一。“上代特殊假名遣"中的才列(o、6),《古事记》、《万叶集》甲类主要对应模韵、侯韵,还有少量的钟韵、宵韵、冬韵、虞韵(只有一字“虞”);乙类对应鱼韵和登韵、之韵、虞韵、蒸韵、哈韵、魂韵、职韵。《日本书纪》的对应也大致如此,这个复杂性也应是中古汉语实际语音的反映。从这个复杂对应中,我们证明了鱼虞模同用、蒸登相押、部

7、分鼻韵尾合流。分析字典、佛书和纪传等汉文资料中日语汉字音标记的不同和变化,可以看出中古汉语韵尾的一些真实情况。U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入声韵尾,中古汉语的入声韵尾是闭音节音。在魏晋南北朝吴方言中.P、一t、.k三种韵尾三足鼎立,不相混。在唐西北方音中,.P、.t、.k向喉塞音韵尾变化,出现相混的情况。宋代南方方言中入声.P、-t、,k已经合一。鼻音韵尾,中古汉语的鼻音韵尾是闭音节音,依然是-m、.n、-rj。但在魏晋南北朝吴方言中,.m、.n有相混现象。在唐西北方音中,-n韵尾和.D韵尾有消失现象,而且.m、.n、.rj开始合

8、并。宋代南方方言中.D韵尾合并到一n韵尾中。关键词:万叶假名;日语汉字音;汉语中古音;比较研究III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ABSTRACTSoundsandtransliterationarealwaysallimportantresearchareainphonologie.Thepro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