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浅论“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ID:46736122

大小:6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_第1页
浅论“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_第2页
浅论“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论“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忘了是哪一年,在旧书地摊上“贱买”到一本1975年出版的《批林批孔参考资料》,读罢,先是惹冠冲发,再是大笑不止权当看到的是一本笑话。之后便针对该书批判儒家的全部观点一一提出了窃以为甚为有力的反驳,洋洋洒洒,引经据典,计十余万字,聊成《笑谈“批孔非儒”诸观点》一稿。可叹!人生难免有许多恨事,某日竟丢失了该稿无疑是其中一大恨事。事后本欲凭冋忆重新写出,忽乂念及“文革”业已远去,况且时值今日,学术界已对儒家思想予以重新定位,对“文革”也进行沉重研讨及深刻反思,便悻悻作罢。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今

2、日学人对于传统文化并不了解多少(毋谈继承二字),而对不幸的中国“文化大革命”时的“批孔非儒”的主观武断等等观点,倒是颇为熟知,这也应是很多前辈学者所始料不及的吧……如今日国学论坛上,水玲珑学妹对“礼不下庶人”分析与解释便是如此,或者说也没能走出文革时的批判影子,是以聊成一文,以供诸君商榷。“文革”时,那场蒙上极大政治色彩的“儒法斗争”里,反孔非儒者借用〈韩非子一有度〉中“法不阿贵”(法律不偏袒贵族、当权者)一句,以來“攻击”(其实称不上“攻击”二字)“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一句,进而否定儒家的“礼治”。题外话:可

3、笑的是,法家韩非子其实是君王至尊的首倡者,而且所谓“刑过不避大臣”,便可以直接暴露出“君王不受'法'的限制”这一狰狞面目。“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在文革时也可以说是成了“打倒孔家店”罪状之一,大受批判。那时既是出于政治需要,也是误解此句含义。认为”刑不上大夫“是指当官犯罪,不在刑法之内;又认为“礼不下庶人”是指对百姓是不必使用礼节。事实上,绝非如此简单。“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一句,出自〈礼记一曲礼。“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人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上面这种解释或是特意,或是不觉

4、的采用了断章取义的手法。若是这般断章取义的话,那要是把〈礼记〉本章的“〈礼〉曰:'君子抱孙不抱子。'此言孙可以为王父尸,子不可以为父尸”分为两半,成了“〈礼〉曰:'君子抱孙不抱子。'”,君子只能抱孙子,不许抱儿子?岂不是成了一大笑话?我们还是先解释一下这段话中几个字:“式”,是古代车马上的横木「'抚式”,手抚在横木上,身子略向前倾,以示敬意「'庶人”,即是百姓「'大夫”,便是贤者,也就是好人;要注意的是,这段中的“礼”一字,并不是属道徳概念的“礼”,而是指某种礼节,某种行礼的方式,这里便是代指“抚式”。整段的白话翻

5、译便可以知道了:国君在途中遇到大夫,便抚式示礼,而大夫(大夫也有专车)则下车还礼。大夫在途中遇到士,同样的抚式示礼,而士(士也有专车)则下车还礼。而在途中遇到百姓,则不用那样抚式示礼,刑法也不用对待大夫,要对之刑罚的人是不在君王旁边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说“在途中遇到百姓,贝怀用那样抚式示礼”(也表示其他礼节,其它行礼的方式)?其实很简单,百姓满街走啊,如何一一打招呼以示礼?如果一一打招呼以示礼,要一天时间还不够吧?您见过国家领导人,或是地方领导人一路上都和人们一一打招呼以示礼?又为什么说“刑法也不用来对待大夫

6、”?只要仔细一想,也很好懂。因为,于礼而言,大夫惟贤是从,大夫便是贤者。在这个前提下,换句话说,在这里,大夫便是“好人”的代名词,而不是刑法所针对的犯人,故而法不是用来对待大夫(也就是好人)的。所以后面乂说「'要对之刑罚的人是不在君王旁边的。”反过来说,假设大夫如果不贤而犯了法,那是也绝对照刑不误。且看以《十三经注疏》为底本的《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对“大夫抚式,士人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翻译:“礼不为下面的庶人而制,刑不为上面的大夫而制”前句“礼不为下而的庶人而制”是按孙希旦所云:“不为庶人制礼也

7、,制礼自士以上。”而注解的,实则有误。孔子曾说过:“立于礼。”(《论语一泰伯》)“齐之以礼。”(〈论语一为政〉)“约之以礼。”(〈论语一雍也〉),这些都是夫子关于礼教的对治国安邦建议,也是对平民百姓的耍求。便是那千古名句“克己复礼为仁”(〈论语一颜渊〉),亦复如是。“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己然之后。是姑,法之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大戴礼记一礼察〉)孔子也正是意识到思想对人的言行的显著影响,而极力提倡以礼乐教化人民,我们怎么能说“礼不为下面的庶人而制”?后句“刑不为上而的大夫而制”是按陈潞所云:

8、“不制大夫之刑,犹不制庶人之礼也。”而注解的,古人所言也并不是字字珠坦。这位陈循也是犯了和前句一样的毛病,便是不知''微言大义”而望文生义。读过〈十三经注疏〉者,便知其中有一句“无刑不上大夫之事”,这也是不攻之击了。1988年亚洲大专辩论赛,“儒家思想可以抵制西方歪风”反方复旦大学也是如此,引用〈论语〉中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其实后面还有句“游必有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