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宜兴紫砂陶刻

浅谈宜兴紫砂陶刻

ID:46756548

大小:6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上传者:U-7604
浅谈宜兴紫砂陶刻_第1页
浅谈宜兴紫砂陶刻_第2页
浅谈宜兴紫砂陶刻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宜兴紫砂陶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浅谈宜兴紫砂陶刻浅谈宜兴紫砂陶刻摘要:紫砂陶刻艺术是紫砂壶最主要的装饰手法,紫砂壶肌理色泽丰富,器表光挺细滑,以其原汁原味的质朴古雅特色著称,十分迎合传统文人的欣赏趣味,所以自古以来便有文人雅士吟诗作画于紫砂壶上,再用钢刀进行篆刻做为装饰。关键词:紫砂;陶刻;艺术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028-01明末清初,已有在紫砂壶肩腹部刻字的,但对紫砂陶刻最有影响的是清中期的陈曼生。曼生壶打开了紫砂步入艺术殿堂的通道,如陈鸣远的南瓜形壶上刻有“仿得东陵式盛来雪香”,自此之后,朱石梅、梅调鼎、吴昌硕、任伯年、于佑任等许多著名书画家参与紫砂陶刻,发扬光大了紫砂艺术,推进了紫砂壶艺的繁荣。清末,据资料记载,宜兴当地较有名气的书画家,受壶商的聘请从事紫砂器的陶刻,他们是兼职于陶刻的宜兴文人,有崔克顺,陈懋生,陈研卿,沈端田,卢兰芳,韩泰等•他们笔法老辣,技艺熟练,讲究布局,雅俗共赏,每画一壶,几倍加价。从邵云如(北岩)开始,形成了紫砂陶刻这一专门工种,在紫砂行业中地位较高。陈少亭,任浚庭师从卢兰芳学习,学成后成了专业的刻字先生,同时期还有饶寿川,戴雪生,韩泰,杜顺六等。近年来,书画界和紫砂壶仍然有着不解之缘,在风格的追求上,各具面貌,或飘逸潇丽,或顿挫有致,书味浓郁,用刀的变化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突出了个人的风格,章法的布局上亦是千变万化,或通卷,或分主次面,或身通盖,面貌各一,其著名书画家有:唐云、启功、陈大羽、程十发、陆俨少、冯其庸、韩美林诸大家,尤其是名书画家范曾以古典题材,古典人物的线描装饰,银钩铁划,又给紫砂陶刻装饰增添了新的题材,新的艺术领域。 只是,陶刻艺术不应只是把书法、绘画、金石、图腾等在紫砂器上的搬移再现,即使最成功的转移摹写也只能算是上乘的工艺装饰,不管是哪一位书画名家在饰壶时,倘若不加刻意经营,只以自己习惯的内容与形式去装饰,忘却了舞台不同应各有各的深度与空间要求,就算是笔墨技法高超,也只能说是壶上留下了某某名家的墨迹,不能算是一件成功的陶刻艺术品。紫砂陶的雕刻不同于…般的雕刻,也有别于漆雕、木雕、碑文铭刻利其它陶瓷刻绘。它是在紫砂陶坯凹凸不平、多角线条等复杂的造型上进行刻画。诚然,书画雕刻是紫砂工艺过程中最后的一道工序,书画题材的取舍与笔法,基本上与国画相似。即有书有画,书画之外,还有款识印章。只是布局有不同,要按照砂陶器各种造型分别施艺,画面要求清晰而层次分明,一般都是先在陶坯上书画,然后依著字画雕刻。刻字要划平竖直,刻得珠圆玉润,鹿画要刻得有來龙去脉,做以结构相称,刀法分明。而雕刻用刀法则可归纳为“划、竖、撇、踢、捺”五个字。刻“划”刻刀先下后上;刻“竖”刻刀先左后右;刻“撇”先用顺刀后用逆刀;刻“踢”先用逆刀后用顺刀;刻“捺”刻刀先上后下。紫砂陶刻装饰艺术的技法可分为印刻(双刀正入法)和空刻(单刀侧入法)二种。此外还有涩刀、迟刀、留刀、轻刀、切刀、舞刀等各种金石用刀方法。印刻是行将诗词书画的底稿誉印到壶坯表面,再运刀依样雕刻,通常由一般刻工进行雕刻。空刻则须由具备多年雕刻经验的紫砂艺人进行雕刻工序,或熟悉紫砂陶刻的书画家亲手雕刻,他们在确定大体轮廓安排后,用斜刀刻法以刀代笔,唯刻画精细的作品,必须注意行刀的浮沉利钝、深浅宽窄、刀势的气脉连贯,以显示出迹外传神的韵致。空刻用刀必须胸有成竹,自由驰骋,犹如天马行空,刀法多变,可轻可重,或虚或实,可粗可细,或刮或划,粗犷豪放,耐人寻味,这样才能反映出紫砂陶刻的艺术特点。至于紫砂壶的陶坏刻款则有下列四种不同类型的刻法:(一)干坯刻款:紫砂壶泥坯基本干燥后,以毛笔书绘字画墨稿,然后再用钢刀依着笔画进行雕刻。(二)写泥刻款:紫砂壶的泥坯询含有百分之二十的水份吋,就 以圆钝的铁笔或竹刀进行刻写。(三)湿泥刻款:紫砂壶泥坯近于干硬状态时,即以锋利的钢刀进行雕刻。(四)描边剔泥刻款:先以细也描出轮廓边,再以挑或点的手法去掉其中的部份。这样的陶刻手法能够产&特殊的装饰效果。用陶刻的手法在壶上装饰,应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根据各种不同的造型,各种不同的装饰部位操作,不能千篇•律一个模式,同时要掌握切实的基木功,真正达到“壶随字意,字以壶传”。紫砂工艺,除“壶”以外,品种范围很广,有盆、瓶、鼎、日用紫砂器等,雕刻亦可在其他陈设品发挥它的特点。看紫砂陶刻艺术的优劣,不单仅看刻工如何,更要看刻绘内容与壶整体造型的协调性,表达主题是否统一,文化、韵味、情趣等多方面是否更具艺术的价值。所谓“知其白,守其黑”,正是说处理某一部分吋,要考虑到其未处理的另一部分,把握事物的整体,使之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紫砂壶是陶刻的载体,陶刻是壶的附属,两者互和配合,互为补充,才能和应生辉。参考文献:[1]范俊龙•紫砂物语•东方出版社,2008年出版.[2]刘汝醴•江苏紫砂工艺的发展•南京艺术学院印行.[3]曲延波•中国明清紫砂壶艺鉴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出版.[4]李敏行•紫砂新鉴•上海科技出版,2009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