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诗的语言特征及其影响

浅谈中国古诗的语言特征及其影响

ID:46758138

大小:6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中国古诗的语言特征及其影响_第1页
浅谈中国古诗的语言特征及其影响_第2页
浅谈中国古诗的语言特征及其影响_第3页
浅谈中国古诗的语言特征及其影响_第4页
浅谈中国古诗的语言特征及其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古诗的语言特征及其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古诗的语言特征及其影响【摘要】屮国古诗以其意境深远的抒情闻名于世,汉语的语言特征在其中起到了重耍的作用;一字一音一义的特性,汉语声调变化具有的辨义功能以及分析性语言造就的想象空间共同影响着中国古诗的发展。【关键词】汉语;古诗;形位;声调语言;分析性语言【屮图分类号】1207【文献标识码】A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举世闻名,长久以来的中国社会传统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其发展的肥沃土壤。值得注意的是,汉语的诸多语言特性也为中国抒情诗传统的形成出了一份力。中国古诗由于采用汉语言进行创作,产生了无与伦比的视觉美、音韵美,以及不可多得的想象空间。一、一字一音一义在汉语中,每一个汉字都能代

2、表具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一个形位,这就意味着汉字能够做到一个字一个语音,并且带有一个或多个概念意义(conceptualmeaning)o而英语等其他语言则不同,以英语为例,英语中一个字母往往难以构成有意义的一个词(word),即无法构成形位(除卄•是个别像“a”这样的词)。这就决定了英语屮的词多数情况下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音构成,也就是说,在英语中,发挥与汉字同等效力的词往往有着多于一个的语音,一字一音就无法实现,更谈不上“一字一音一义”这样整齐的对应了。汉语言的这一特性对古诗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视觉美诗歌的格律往往伴随着诗行长度的统一或有规律的变化。例如英国的十

3、四行诗,无论是“皮特拉体”还是“莎士比亚体”,都追求的是音节上的一致性。前者每行由11个音节构成,后者为10个。以短小著称的日本俳句山17个字音组成,多为“五七五”句式。法语诗歌同样讲究诗行中音节数的一致。这些诗歌诗行长度的一致往往是在听觉上实现的,而在视觉上却受到语言的限制无法实现绝对的整齐。但是,中国的古诗却能够依靠“一字一音一义”的优势实现诗歌在视觉与听觉上的彻底整齐。将屮国古诗的这种独一无二的整齐特性置于世界诗歌中,无疑有一种无与伦比的视觉美。(-)凝练美在世界诗歌中,中国古诗向来以其形象性与具体性著称,其核心便是“意象”的选用。与西方抒情诗依靠大量细节铺陈的特点不同,屮

4、国古诗对于意象的运用有着一种凝练简洁之美。以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短短二十八字,竟囊括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漁火”、“寒山寺”、“夜半钟声”等意象,用无限凝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愁绪。正是由于汉语言“一字一音一义”的特性,才使得这些充满情感色彩的意象得以准确而凝练地呈现,也正是由丁•这准确而凝练的呈现,整首诗才如此情韵悠远。二、平仄之律与听觉之美发声语音学中提到,音素在发声或使用时有变体(phoneticvariation)o在英语中,音素存在送气音,也存在声调的变化。此时“音素送气

5、与否和音调变化与否没有辨义功能,但汉语是'声调语言'(toniclanguage),声调变化具有辨义功能”(熊学亮,2010)。汉语的语音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同一个字的不同声调能够产生不同的意义,这就是声调变化所具有的辨义功能。不仅是汉语言,越南语等亚洲语言,乃至非洲一些地区的语言也具有辨义功能。但是,当声调语言被运用到诗歌当中的时候,中国诗人却凭借汉语言的多种语音特性创造出了错综复杂的“平仄”之律。由于受到语言其他条件的限制,在越南语等语言的诗歌中,平仄交替多是重复的,并不像中国古诗的平仄律那般抑扬起伏、上下呼应。汉语言中,平声即“平”,“上、去、入”三声皆为“仄”。古诗句

6、中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拍节,每两句构成一联。在句内,以拍节为单位构成平仄对比;在联内,上句和下句之间也必须构成平仄对比;而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乂必须保持平仄一致,使得联与联也同样构成对比。以五言诗为例,基本的平仄关系应当如此: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当然,在具体的诗歌创作当中还有着关于音韵的其他变化规则,诗歌创作未必要刻板遵循既定的平仄律。不过,正是这样一种对比与平衡的协调,“构成了一个忽而交错忽而重合的音调变化的整体,给人以极为丰富的音调美感”(邵毅平,2008)o三、分析性语言与想象空间中国古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富表现力、最具感情色彩的诗歌。不仅是因为莫

7、凝练美和咅韵美,更是因为莫语法特性造就了阅读的想象空间。汉语言与印欧语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词性的变化,印欧语系的语言作为一种综合性语言,其语法结构中词的变化都需要相应的形态变化。而汉语却是一种极为分析化的分析性语言,语言屮的各个要素可以被清楚地区分出来,其变化往往依据词序和虚词,而不是通过词根和词缀的屈折变化(比如英语),更不能通过粘着方式构词(比如日语)。因此,汉语言便具有了一种有限、孤立,甚至是支离破碎的特点。这种语言特性对于中国的古诗创作可以说是锦上添花。(―)意象叠加中国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