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学论文

老子哲学论文

ID:46794477

大小:6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7

老子哲学论文_第1页
老子哲学论文_第2页
老子哲学论文_第3页
老子哲学论文_第4页
老子哲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子哲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庆大学中国哲学概论老子哲学论文钟刊,计算机学院,200954872010/11/29无为而无不为[摘要]老了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形成了老子为首的道家哲学思想。老子原名李耳,又名李聃,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人,曾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对我国哲学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著有《道德经》存世。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老子《道德经》的充分解读与分析,阐述老子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老了的哲学思想,着重阐述老了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老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关键字]老子、老子思想、哲学、无为而治老子他博览群书,贯通古今。他总结中

2、国古代文化在漫长的发展中兴衰成败、存亡祸福的经验教训,并加以高度的理论分析,综合概括,探求宇宙发展及人生的真理,即老子所谓的“道”。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以“道”作为世界的本源和人生的法则,开创了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的屮国哲学。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屮国其他学派的形成及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世界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老子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止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度的年代,在人名生活是艰苦的,老了的思想则着重于反映农业小生产者自给自足的经济,提倡“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德经》七十七章),开创了“道法口然”的

3、宇宙本源哲学体系。提出任何事情都是辨证的,都具有两面性,正如“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在古代中国,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兴起了众多的文化思想潮流、流派、形态和领域,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小说家、朵家等,而尤以道、儒、法、墨、兵为主耍学派,它们之间既有所同,也有所异。其中尤以道家和儒家在当时的影响力最大。在秦汉以后,其它学派渐渐衰弱,道家哲学成为了中华古代文化的主干文化之一,体现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活的灵魂和智慧结晶,对中国文化及其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老子,这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也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的创始人,

4、充分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他的哲学体系是从“人”开始的,从人类经济伦理道德政治的“人德”出发上升到宇宙的天道,即他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老子的哲学在于寻求合乎宇宙发展规律的“自然之道”。老子在哲学认识的发展史上,的一次从有形的自然现象和实物中抽象出了一个具有内在规律的“道”作为世界的本原,提出了哲学的最高范畴,使中国哲学从有形走向了老子无形的“道”,它是对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归纳与升华,使得以后的中国哲学又从老子这个无形的“道”中慢慢的走出來,发展起來,扩散开来。总Z,老子的哲学思想,把世界统一于有规律性的

5、“道”,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无为的人生观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老子所提倡的无为思想,也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在老子看来,“道”的真谛在于顺应,在于放任,讲究随意而为,在于无为,“圣人处无为之事,新行不言之教”(二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三十七章)。在老子的哲学思想里,“无为”就是不争,不索取,不竞争就是要“无所作为”。老子的人生观,世界观就是要“自然无为,致虚守静,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柔弱,不争,居下,取下,慈,检,朴”,要做到无为,在老子看来,一要做到无智守朴,“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6、五十六章),“绝圣弃贤,民利百倍”(一十九章),可见,老子非常讨厌智慧,他认为这是人们产生罪恶的根源,越有智慧的人就会越狡猾,例如在老子《道德经》第十八章中有“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看当今社会,有些地方也确实符合老子的说法,例如在经济发达,繁荣的大城市却往往充满着尔虞我诈,在商业领域,一群白领精英们往往都是相互猜忌,勾心斗角,为赢取利益往往不惜手段。二要做到谦下退让。“贵以贱为基,高以下为本”(三十九章),“善用人者为之下”(六十八章)。在老子看来,只有甘愿居下退让,才能不使别人嫉恨,不被别人攻击,才能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永远处于不败之

7、地,在六至六章中老子有这样的话:“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之下,故能为百谷王”。只有“无为”,才能达到“道”的最高境界,才能领悟到“道”的真谛,才能“无不为”。三、无为而治老子不仅提出了以“道”作为世界万物的本源的哲学理论,还首次提出了要以“无为”来治理国家,他认为这是治理好一个国家的最好方法。“治大国,若烹小鲜”(六十章),治理大国,要像烹小鱼那样不可吋常搅动它,形象的说明了老了治国的思想:“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三章)。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是从小农生产的自然经济出发

8、的,主张“损有余而补不足”,让百姓自己自足,为统治者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奴隶统治下的小农经济蓝图,“甘其食,美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