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角下居民的就医行为探析

社会资本视角下居民的就医行为探析

ID:46797709

大小:6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社会资本视角下居民的就医行为探析_第1页
社会资本视角下居民的就医行为探析_第2页
社会资本视角下居民的就医行为探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社会资本视角下居民的就医行为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资本视角下居民的就医行为探析摘要:木文提出了通过社会资木就医的问题,然后对社会资木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总结了社会资本与居民就医的有关研究并作讨论,希望能给居民就医方面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关键词:社会资本;就医;研究1问题的提出当前中国居民“看病贵,看病难”已经成了一个社会性的焦点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医疗费用持续上涨,其增长速度既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也人大快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快速上涨的医疗费用已超出了现阶段人们的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1]。屮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发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

2、版的社会蓝皮书《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我国城乡居民认为“看病贵、看病难”是最突出的社会问题。2009年新医改方案指出,2009-2011年要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主要是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木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就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行为。在现实的医疗服务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患者就医一般都首先选择自己认识或熟悉的医生和医院,如果不肓接认识或熟悉,患者就医之前一般都会动用一切社会资源,

3、通过关系人选择关系人认识和熟悉的医牛和医院就医。2008年8月屮旬,《牛命时报》联合搜狐健康频道和专业医学网站丁香园对900名患者的调查显示,53.3%的人看病有时会找熟人,1&2%的人每次都找,14.84%的人想找但找不到,从來不找熟人者仅占13.65%。也就是说近九层患者通过“关系”就医。[2]可以看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健康问题的关注也增加了,对庾疗的盂求也越来越多,就医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许多尿民去看病会咨询家人、刖友以便得到更好的庾疗服务,这其中就是社会资木在起作用。因为与就医有关的信息会通过人们的

4、社会关系网络來传递。2社会资本与就医相关研究2.1社会资木理论的发展社会资本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法国的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的。皮埃尔•布迪厄指出:“社会资木是现实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这些资源与拥有-或多或少制度化的共同熟识和认可的关系网络有关,换言之,与一个群体屮的成员身份有关。它从集体拥有的角度为每个成员提供支持,在这个词汇的多种意义上,它是为其成员提供获得信用的信任状”。⑶随后詹姆斯•科尔曼、亚历詹德罗•波茨、罗伯特・D•普特南等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界定。其中对社会资本概念的表述、指

5、标测量和理论模型的建构做出最大贡献的是林南。国内学者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冃前国内学者的观点主要冇以下四种:一是把社会资木定义为社会关系网络(张其仔,1997;符平,2003)0二是把社会资木定义为行动主体所动员的持有回报预期的社会结构资源,是一•种有助于口的性行动实现的工具或手段。(杨雪东,1999;钟涨宝、黄卬寅、万江红,2002);三是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人通过自己所拥冇的网络关系及更广阔的社会结构来获収稀有资源的能力(陈健民、丘海雄,1999;边燕杰、丘海雄,2000;朱国宏等,2002);

6、四是认为社会资木本身是一种资源。(周建国,2002)。社会资木理论引入中国Z后,已经在各个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卫生领域,相关研究证明,社会资木水平高的地区人们的健康水平普遍较高。美国学者Berkman和Syme研究发现,与家人、朋友联系紧密的居民死亡率较低;Skrabski,Kopp,Kawachi对匈牙利20个社区社会资本与丿舌民死亡率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指标中信任、互惠、组织参与等均与中年人的死亡率有显著相关性,英中,尤以信任为最。2.2就医的相关研究爱徳华・A•萨奇曼(EdwardA.Suchman)的研

7、究试图发现个人的医学取向和行为为特定社会关系类型和相关群体结构的关系。他认为群体关系与个人对医学的取向Z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了他的就医行为。一些医学社会学研究强调社会网络是求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伯尼斯•佩斯克索里多(BernicePescosolido)在研究就医行为理论时,强调了在获得医疗保健过程屮社会网络的重要性,他描述了各种社会屮人们牛病后潜在的寻求咨询的种种选择。认为人们寻求卫生保健的策略是通过与人们互动而获得帮助的机会,是社会所组织的一种行为。还有一些医学社会学家认为拥有固定的保健来源是求医行为的重要变量。安徳森

8、和阿迪(Andersen&Aday)指出影响就诊的一个非常重耍的变屋,是某一特定医生能否作为病人固定的保健服务提供者。在国内,邢海燕等研究了农村居民就医行为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认为影响居民就医行为的因素很多,包括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经常就诊单位、疾病严重程度、离卫生组织的距离、医疗保障形式等等。[4]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