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癌性疼痛的护理与疗效观察

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癌性疼痛的护理与疗效观察

ID:46801220

大小:6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8

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癌性疼痛的护理与疗效观察_第1页
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癌性疼痛的护理与疗效观察_第2页
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癌性疼痛的护理与疗效观察_第3页
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癌性疼痛的护理与疗效观察_第4页
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癌性疼痛的护理与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癌性疼痛的护理与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癌性疼痛的护理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镇痛散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先给予穴位按摩10~15min,然后给予镇痛散穴位敷贴,次日更换敷贴。结果大部分病例使用穴位按摩+镇痛散穴位敷贴后,在30^60min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且可持续4、8h不等。结论镇痛散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癌性疼痛有较好疗效。【关键词】穴位敷贴;穴位按摩;治疗癌性疼痛疼痛是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生存质量、促其死亡的重要因素。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法己被临床证实是一种有效的癌性疼痛止痛法,但镇痛剂长期使用毒副作用大,成瘾依赖性强,并受到患者的耐受性限制,致使

2、部分患者止痛效果欠佳⑴。本科自2010年6月一2011年7月,采用镇痛散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癌性疼痛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般资料临床观察病例共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9〜81岁,平均63岁,其中肝癌3例,肺癌15例,转移性骨癌2例,胃癌11例,肠癌9例。1.2治疗方法各种癌痛取不同穴位,先给予穴位按摩10^15min,然后给予镇痛散(方药组成:制马钱子10g,天仙子10g,莪术40g,五灵脂40g,川<40g,制川乌20g,冰片20g,上药共研细末,用蜂蜜调成膏状,)穴位敷贴,次日揭去敷贴,生理盐水清洗后,再重复以上操作。

3、2结果2.1疗效标准参照1991年第五届全国中医肿瘤专业委员会癌痛协作组制定的疗效标准[2],判断用药前后疼痛程度评定止痛效果。完全缓解(CR):治疗后完全无痛,无需止痛药。部分缓解(PR):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能止常生活。轻度缓解(MR):疼痛较给药前减轻,但仍明显,睡眠受干扰,仍需止痛药。无效(NR):与治疗前比较,疼痛无减轻。疗效达到CR和PR统计为有效。2.2治疗结果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25例,轻度缓解(MR)4例,无效(NR)2例,总有效率为85%。临床观察,大部分病例使用穴位按摩+镇痛散穴位敷贴后,在30~60min内疼

4、痛消失或明显减轻,且可持续4〜8h不等。3护理3.1取穴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取穴期门、肝俞、胆俞、阿是穴;肺癌取穴双肺俞、双风门、阿是穴;骨转移癌根据疼痛部位不同进行局部选穴;胃癌取穴足三里、三阴交、阿是穴;结直肠癌选择阿是穴、大肠俞、上巨虚、下巨虚。3・2操作方法循经取穴,正确选择相应穴位,按压局部有酸、胀、麻感,先进行穴位按摩10~15min,以局部微红、发热为佳,然后用生理盐水棉球局部清洗,再予镇痛散膏约1mm厚涂于7cmX7cm专用穴位敷贴膜上,贴于相应穴位上。次日揭去敷贴,以生理盐水棉球洗净局部,再重复以上操作即可。每天一次,7天为一疗程。从治疗第一天开始记录

5、患者的疼痛、睡眠、精神状态等。3.3健康教育进行心理护理,治疗前向患者说明治疗方法及操作程序,告知其是一种无创伤性的中医治疗手段,相对比较安全,消除思想顾虑。注意询问过敏史,对配方中药过敏或有过敏体质者禁止敷贴。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穴位敷贴局部有微清凉、痒感,为正常反应;如出现局部奇痒无比、疼痛应提前0・5〜lh揭去敷贴;如出现水泡,应暂停贴敷,局部常规0.5%碘伏消毒,再涂以红霉素眼膏,每日3〜4次。治疗期间应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服。并注意平素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干肥厚味、寒凉Z品。告知患者敷贴时间为6〜8h,以保证疗效。4讨论癌性疼痛的病机

6、多为正气虚弱,致使外邪、热毒等内侵,与痰、瘀相结,阻塞经脉,不通则痛。故治疗当以解毒散瘀、活血止痛为要。外治之法亦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穴位按摩,是以藏象经络理论为指导,根据不同病情,在人体一定部位和穴位上,运用不同的手法,以外治达到疏通经络、畅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起到保健、治病的作用。穴位敷贴法古已有记载,清代徐灵胎云:“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从毛孔而入其脸理,疏通经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理渝骈文》中亦育记载:“病在外者贴敷局部,病在内者贴敷耍穴”,贴敷之药可“切于皮肤,彻于脸理,摄于吸气,溶于渗液”等。而按照

7、特定的穴位进行敷贴,所贴药物则最易于体表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笔者一方面先采用穴位按摩激发机体细胞活性,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组织供氧,刺激局部穴位,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另一方面再运用解毒散瘀、活血止痛之中药局部穴位敷贴,可以借助经络的疏通传导作用,使药物能发挥全身治疗效果,提高痛阈,调节神经体液系统功能,从而增强中药的止痛效果。此方法虽然不能完全取代西药用于晚期癌痛的治疗,但副作用小,其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参考文献】1孙寒静,刘了志•冰黄寄奴散外敷治疗癌性疼痛35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7,39(2).219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