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大学生媒介素质研究

论文大学生媒介素质研究

ID:46811611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8

论文大学生媒介素质研究_第1页
论文大学生媒介素质研究_第2页
论文大学生媒介素质研究_第3页
论文大学生媒介素质研究_第4页
论文大学生媒介素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大学生媒介素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文大学生媒介素质研究大学生媒介素质研究一、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一一信息时代的文化传播者在当代信息社会条件下,视觉传达设计已经远远超出设计艺术的传统涵义本身,已经不仅仅传统设计意义上的“语言J而是作为对当代社会存在的全方位描述的综合性的文化现象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一种全新表达。创新是设计本质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作为“为传达而设计”的视觉传达设计,如何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是每一个设计者始终耍面临的中心问题。但是,在当今社会,仅仅把传达信息的关键词定位于正确和充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要把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重视起来,从设计理念、视觉语言和技术表现方式的创新入手,

2、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经历了商业美术、工艺美术、印刷美术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几大阶段的演变,最终成为以视觉媒介为载体,利用视觉符号表现并传达信息的设计。对于每一位“为传达而设计”的设计者来说,如何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是我们始终要面临的中心问题。但是,在当今社会,由于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的更新,各种视觉媒介的充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和感情,仅仅把传达信息的关键词定位于正确和充分显然是不够的。鉴于时代的要求与设计本质的要求,必须要把视觉传达设计。创新重视起來,以创新为前提充分准确地

3、传达信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者更耍从为人设计的角度出发,把人的感觉,心理,情感放在首位,满足人类高级的精神需要、协调和平衡情感,既满足人们的心理感受,从而使设计作品更快更好更有效地传达信息,使设计在功能完备的前提下实现其艺术价值,商业价值,经济价值。在这样的耍求下,设计师必须用爱心去关注人和人性,只有这样才能以蕴涵人道主义精神的设计去打动人真正做到周到、细腻,使更多的使用者感动。着名心理学家阿因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曾指出:人在看一款艺术作品的时候往往有一定视觉流程,这个流程一般是从左至右的从上至下的,最后视觉中心会停留在画面屮上的三分Z—

4、处。所以耍想做到人性化的编排设计就要在设计中遵从这一视觉流程的规律,将各个视觉符号编排到符合人的视觉心理的位置上,这样既能够更有效地传达视觉信息,乂符合设计心理学的规律。为了更好的对某个国家或某民族的人传达信息,可以针对不同的国家或民族设计具冇相应文化元素的设计,以提高视觉传达作品的亲和力,使宣传的主题更为受众所接受,从而促进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对设计而言,不仅仅是解决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传播有效的信息。传播有效、准确、可靠的信息是设计信息传播的首要法则,它是设计成功的重要保证。传播的对象是人和人群结构而成的受众群体。设计元素是否能引

5、起观者视觉经验的共鸣,取决于刺激物的结构所拥有的力量与它唤起的有关记忆痕迹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视觉传达中,设计是以单一的或连续的作品形式与受众进行对话,如何选择对话的焦点是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观众通过与设计作品的接触(视感、听感、动感等途径),接受某种信息,随即他会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以社会公众的标准、以生活本身作参照来检验这信息,从而对它作出准确与否、可靠与否的判断,决定是否接受该设计信息,并且以自己的态度影响身边的人们对该设计信息的态度。因而,将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表现置于特定文化背景中来感染受众的精神世界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视觉传达

6、设计是社会传播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部分设计成果的剖析,探讨了视觉传达设计应遵循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应用其基本原理从事具体的设计活动。需要认识和掌握视知觉过程及基本规律;明确定位设计是设计的重耍环节;并耍注重系列化设计;而统一设计又称企业特征计划(CorporateIdentity,简称Cl计划)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新领域。这些是设计成功的关键,但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还需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二、研究现状随着中国的开放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更加凸显出我国高校的设计教育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滞后于现代设计的实践活动。这个问题,

7、长期以来没有能够得到根本解决,并且矛盾愈加突出。视觉传达设计的教育则表现得尤其明显。怎样才是好的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怎样止确体现未來的价值观?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浪潮的冲击,面对设计的平庸化、程式化,设计师不得不面对现实,让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接受信息化时代的洗礼。承认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科地位,尽快建立起适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形成有利于生产力高效益发展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体系,是现阶段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三、参考文献[1]:余义虎;视觉传达设计多元特征与表现[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

8、4年03期[2]:赵燕;视觉传达设计概论纲要[J];包装世界;1996年01期[3]:何洁;当代视觉传达设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