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声度晓云边论文

踏歌声度晓云边论文

ID:46816342

大小:5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踏歌声度晓云边论文_第1页
踏歌声度晓云边论文_第2页
踏歌声度晓云边论文_第3页
踏歌声度晓云边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踏歌声度晓云边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踏歌声度晓云边论文:踏歌声度晓云边摘要:中国画讲究空白,计白当黑,本文分别讲述了形式的'‘空白”、内容的“稀声”、意境的'‘无形”。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空白美在屮国画屮的重要作用,从而使读者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关键词:空白;计口当黑;意境;稀声;无形;空灵《踏歌图》是马远的传世名作,此图近处田溪桥,巨石锯丁左角,疏柳翠竹有几个老农边歌边舞丁城上。远处高峰削成,空阙隐现,朝霞一抹。整个气氛欢快、清旷,形象的表达了“丰年人乐业,圾上踏歌行”的诗意。据《武林旧事•元夕》载李负房写南宋京城临政繁华气象的诗中,就有“人影渐衡益露冷,踏歌声度晓云边”之句。此外,张武子诗:“帖帖平湖印晚天,踏歌

2、游女锦相牵,都城半掩人争路,忧有胡琴落后船。”可见踏歌娱乐形式在平民中甚为盛行。此图作者马远在南宋画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具有代表性的院体画家。他在构图上善于采用以局部表现整体的手法,常画山之一角、水之一涯,即画史上所论马远山水:“其小幅削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角,或近山差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此边角之境也。”所以,被人称为“马一角”。形式的“空白”新石器吋代的仰韵彩陶,战国吋期的龙凤妇人,御龙人物图,长沙马王堆西汉帛画,传为顾恺之所作的《女史箴图》……顺着绘画史的足迹,我们可以发现绘画空白被巧妙地组织到画面中来,人们常常通过与洁素的绘画载体的对比,充满感

3、情和韵律的线条,来组成明朗概括视觉形象,从而造成线内、线外的空白。中国古人有诗句:“素以为绚(1)”,孔子曰“绘事后素”(2)。中国古代儒、道、释三家学问都谈到“空”、“无”的思辨精神境界。搀河释家的一切皆空的"空空”境界,以至于宗炳的“澄怀观道”、“以神法道”(3)和“抚实若虚(4)”贯穿融会了老庄Z学“无无”和释学“空空”思想,宗炳在《明佛论》中说“佛经所谓变易离散之法、法识之性空”。就是澄怀(清净)和法道的意思。画面构图固有空白而更有生气,在《踏歌图》中,马远画山不画云,把空白变成无际的云海,恰到好处地留白从而使画而既高远又有深远,重岩叠峰,幽谷逶迤,溪间曲折,路桥蜿蜒,曲尽变

4、化。苏辙曰:“空,犹之天焉,湛然寂然,元无一物,然四时自尔行,万物自尔生,粲为日星,翁为云雾,沛为雨露,轰为雷霆,皆自虚空生。(5)”经空白有机穿插组成的画面,给人以鲜明的节奏感。内容的“稀声”马远的绘画,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山水中的诗情与感人力量,着意形象的加工提炼,注重章法剪裁和经营,使得作品更加简洁完整,主题明确突出。"马一角、夏半边”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画面的空白易使全画面气韵生动,呈现出整体性的和谐统一的美。空白是画面整体的一个有机构成因了,屮国画色彩因空白的插足而变得更加的丰富。清代唐岱堂云:“墨色之中,分为六彩,何为六彩?黑、口、干、湿、浓、淡是也,六者缺之

5、,山之气韵不全矣!(6)”画上白中生色,靠的是对比映衬,靠的是凝黑涉想。有了黑白,I田i中明暗更为确实,醒豁。在《踏歌图》中,作者有对形世界的再创造,相对地具有更多的主观随意性。对画而空景实景的处理更加精心,也更加大胆。画中之白,使人尽情地想见山高水远之貌。欣赏马远的作品,如《寒江独钓图》、《山经春行图》等都是笔精墨妙,意境深远的佳作,充分体现了“马一角”的艺术特色。意境的“无形”针对《踏歌图》整幅画面,作者巧妙的运用了远山空蒙浮悬,极目怡云,似有“雨霁晴峦荡远晖”的诗意,来表现烟览迷离之美感,将空灵之气夹杂于烟雾朦胧之中。远处的山,近处的老农,似乎令人想起老农的歌声在高山峻岭之间流

6、连忘返,余音缠绵,充分显示了“空灵化”格局的一种特点。中国画的空口使画面直观主体得以充分突出的表现,保证了全面艺术形象的概括性,抓住了画面的重点,从而进一步精心描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