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陆机《文赋》中的文学创作理论

浅述陆机《文赋》中的文学创作理论

ID:46824041

大小:57.5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8

浅述陆机《文赋》中的文学创作理论_第1页
浅述陆机《文赋》中的文学创作理论_第2页
浅述陆机《文赋》中的文学创作理论_第3页
浅述陆机《文赋》中的文学创作理论_第4页
浅述陆机《文赋》中的文学创作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述陆机《文赋》中的文学创作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述陆机《文赋》中的文学创作理论摘要:陆机的《文赋》是我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对文学性质、创作主体修养、创作动机生成、创作构思,以及构思中的想象、审美表达等进行完整、系统地描述的专论。它对文章的缘起、构思、写作、写作构思中的灵感问题、各种文体的特点、文章写作的毛病以及文章的社会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其宗旨是为了解决创作中“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矛盾,因此以创作构思为中心。它继承着曹丕《典论▪论文》的理论遗产,并为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奠立了深厚的基础。关键词:陆机;文赋;文学创作理论;写作陆机,字

2、士衡,魏元帝曹奂景元二年(261年)生于吴郡(今江苏吴县),晋惠帝司马衷泰安二年(303)年因卷入八王之乱的政治漩涡之中,而被成都王颖密命手下牵秀捕杀于军中,死时年方四十三岁。陆机虽然终遭战乱之不测,但在生前亦曾经历了一段西晋史上相对稳定的时期,晋武帝灭吴(280年)之后,西晋文学在其间有了重要的发展,以贾谧为中心的“二十四友”称盛一时,陆机亦在此际获得了张华的赏识,文名大噪,不仅创作了诸多的诗、赋,更写下了在文学史上具有承先启后价值的《文赋》,蔚为一时美谈。陆机的《文赋》是我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对

3、文学性质、创作主体修养、创作动机生成、创作构思,以及构思中的想象、审美表达、作品形态与作品风格等进行完整、系统地描述的专论2。《文赋》全文1700余字,包括序文共二十段,每段分论一个中心问题,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文章的起源,二、文章的构思,三、文章的写作,四、写作构思中的灵感问题,五、各种问题的特点,六、文章的毛病,七、文章的社会作用3。一、论文章的缘起文章开头便开宗明义地提出文章写作的动因,陆机认为作文之由不外两途:一是感于物,即观察自然万物的感受;二是本于学,即研读古书经典的体会。“遵四时

4、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秋天树叶凋落使人悲伤,春天树木抽芽使人喜悦,看到霜雪使人胸怀贞洁,面对白云激发人的高远志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人们在研读古籍时会为古人崇高的品德,清正的节操所感动,而文章的辞采也会使人产生美的联想3。这些都是促使人写作的动因,于是“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陆机把写作的动因归于生活、读书有所感受,并把生活感受看作是文章写作的主要源泉。一、论文章的构思陆机认为文章构思,首先要排除一

5、切干扰,使思想高度集中。“其始也,皆收视反听”,不视不听,有视而无见、听而不闻、心不外用,在思想高度集中的前提下,进入构思过程。整个构思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意”如何体现“物”的问题,即是创作中构思问题;第二阶段是“文”如何表达“意”的问题,即创作中语言表达的问题。“恒患意不称物,言不逮意”便是指写作过程中“物”、“意”、“文”的关系。陆机这里所说的“意”是指构思中的意,“物”指人思维的对象4。陆机主张质文并茂,追求“物、意、文”的有机统一;主张“尚巧”、“贵妍”,“相宣”,力求实现“文辞逮意”5

6、。第一阶段作者“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并围绕着文章的主题,而作者对某一方面的感受便限定了文章主题的范围,文章的构思也就在主体范围内驰骋想象。广泛搜求表现主题的素材,经过深入的想象构思,事物的情理由朦胧到鲜明,事物的形象也清晰地纷纷呈现,因此作者对主题的认识越来越明确,于是构思进入“文”如何表达“意”的阶段。第二阶段也就是如何用文辞表达文章主题的问题。搜集足以表情达意的文辞,广采诸家文作的精粹,吸取古代经典中的佳句,从广阔的生活中汲取养料铸造新词2。陆机从创作的构思角度和写作两个角度对“意、物、文”三者进

7、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来解决创作中的“意称物”,“文逮意”6。二、论文章的写作陆机首先提出了“选义按部,考辞就班”,要分辨文义按部归类,考核词性分列就班,组成一个大致的文章体系,即写作大纲,有了一个大致的文章体系或大纲,文章的表述组合可以多种多样2。关于文章的主题思想,陆机提出了“警策”问题。树警策以振全文7,有了“警策”的辞语来统领全文,文章主题思想就更明确,文辞组合也就更有条理。关于遣词造句,陆机特别强调准确精当,能很好得地表达文意。文章还要富于文采,也就是说文章的立意要新巧,文辞要华美

8、,声韵要错综变化。三、论写作构思中的灵感问题在文论末尾,就灵感问题做了专门的探讨。“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所谓“应感”就是今天说的灵感,陆机将其称之为“应感”和“天机”8。灵感的获得,源于生活,来自实践9。陆机总结说灵感去时,竭智尽虑来写,也难免有误;灵感来时,率意命笔也很少有差错。关于文章写作中的灵感问题,陆机第一次做了较具体的描述,是文学理论上的一大发现,对后人很有启示。一、论文章各种题体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