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规划2006.9

通辽规划2006.9

ID:46891819

大小:4.67 MB

页数:99页

时间:2019-11-28

通辽规划2006.9_第1页
通辽规划2006.9_第2页
通辽规划2006.9_第3页
通辽规划2006.9_第4页
通辽规划2006.9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辽规划2006.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通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2006年9月规划过程2004年5月,通辽市人民政府正式委托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进行总体规划修编。2004年5月底,同济大学规划组提交了通辽城北新区的3个规划方案,向市委、市府的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以适应新城区建设的紧迫要求。2004年7月——8月,同济大学规划组对通辽老城区进行深入踏勘,走访市域各个旗县城镇,走访政府各职能部门,广泛征求城市总体发展的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深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成果。规划过程2004年11月,同济大学规划组提交城市总体布局的规划方案,向市委、市府的主要领导进行汇

2、报。2005年1月,同济大学规划组提交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成果,向自治区专家、市委、市府、各主要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汇报。纲要评审顺利获得通过。2005年1月——10月,适应木里图快速发展态势,同济大学规划组深化木里图组团规划编制,扩大木里图组团规模并调整用地布局。2005年11月,同济大学规划组完成城市总体规划评审成果。规划回顾和背景上轮规划回顾城市性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中心城市,是通辽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以发展绿色产业为基础的草原城市。城市规模近期(2005年)27万人远期(2020年)54万人布局结构主要向城东和辽河以北

3、发展,形成“一城两片”的结构。规划评价规模考虑不足(现状已达38万人)南、北两片独立编制,缺乏衔接。通辽开发区位置不合理上位规划——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状况区域定位一线三区城镇化水平近期50%远期57%对通辽市的发展要求区域定位:与赤峰市共同组成的西辽河流域城镇组群,为全自治区应优先发展的三大区域之一,规划建成以能源、建材、农产品加工和制药为主的城镇-产业密集区。通辽城市:通辽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铁路、公路交通枢纽;以轻工业、电力和绿色食品加工为主的自治区东部综合性工业城市。自治区的副区级城市,2010年

4、人口60万人。片区中心:霍林郭勒、保康、开鲁旗县中心:大沁、鲁北、甘旗卡、库伦重点镇:宝龙山、金宝屯、舍伯吐、辽河规划评价没有考虑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对市域一些工业城镇发展规模估计过低(霍市、宝龙山等)规划背景科学发展观对通辽城市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以及环渤海经济圈的建设为通辽市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四平-赤峰和扎旗-沈阳高速公路的建设,影响城市发展空间的选择通辽市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超出了原有规划的预测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和木里图工业发展迅速,迫切需要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指导思想坚持生态优先,打造一流生

5、态环境景观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全面协调发展贯彻以人为本,塑造全新形态的新城区强调地方特色,彰显草原民族城市特色规划期限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规划区范围包括城区以及红星、建国、河西、丰田、孔家窝铺、清河、辽河、西六方、木里图、育新10个镇和莫力庙苏木的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1773.2平方公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特征联系华北和东北、沿海和内陆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广人稀的草原农牧区东北经济区的矿产能源基地脆弱的生态和稀缺的水资源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发展条件分析优势区位交通优势资源禀赋优势产业潜力优势劣势脆弱的

6、生态环境短缺的水资源薄弱的经济基础全球化格局下的边缘地位机遇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环渤海经济圈构建提供的发展机遇我国重工业化到来提供的市场机遇挑战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阻抑产业的升级和多样化周边城市竞争导致外来投资的不确定性区域功能定位国家级的能源基地内蒙古东部地区以能源、农副产品加工、商贸旅游文化教育为主导的新兴经济增长区市域主导产业第一产业以西辽河平原玉米、蓖麻、畜禽饲养为主导,兼顾北部牧业和南部沙生植物、山前地带小麦杂粮作物。第二产业突出培育能源、高载能、建材、玉米及蓖麻化工、食品、医药六大优势产业集群。第三产业以

7、商贸、旅游、民族文化教育为主导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立足本区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强区域资源的整合和区际合作,以优势产业培育为重点,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城镇化发展,将通辽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内蒙古东部以能源重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旅游、文化教育为主的新兴经济增长区。城市主导产业以生物化工、食品、医药、建材、电子、纺织服装为主导的轻工业和以商贸流通、金融证券、旅游服务和文化教育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经济总量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238亿元增长到800亿元,年均增长19.3%,人均国

8、内生产总值2.5万元。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率14.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8万元。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结构由2003年的32:35:33,调整到2010年的15:50:35;至2020年产业结构目标值预测为10:50:40。财政收入2010年80亿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