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判断下》PPT课件

《复合判断下》PPT课件

ID:46960466

大小:386.5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12-01

《复合判断下》PPT课件_第1页
《复合判断下》PPT课件_第2页
《复合判断下》PPT课件_第3页
《复合判断下》PPT课件_第4页
《复合判断下》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合判断下》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复合判断(下)主讲:高维新副教授主要内容第三节假言判断第四节负判断第三节假言判断一、什么是假言判断?假言判断是断定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因为假言判断是有条件地断定某个事物情况的存在,所以又称它为条件判断。[例1]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那么就不能认为是犯罪。[例2]只有深入调查,才能全面了解案情。[例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假言判断由两个支判断和假言联结项构成。两个支判断中,表示条件的支判断,位置一般在前边,称为前件。另一个支判断,位置在后边,称为后件。一个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它的前后件的真假。但是,假言判断与联

2、言判断或选言判断不同,只要其支判断之间有条件联系,即使前后件都是假的,它也可以是真判断。例如:如果南极的冰融化,那么,世界洋面就会上升几十米。日常思维所使用的假言判断除了要求前后件有条件联系之外,还要求前后件的具体内容相关,而现代逻辑只从真假关系方面来研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而不管其前后件的内容是否相关。这种区别在学习中是必须注意的。例如:①如果1+1≠2,那么,2+2≠4。②如果1+1≠2,那么,雪是黑的。按照日常思维和传统逻辑,例①是真的,而例②是不可理解的;而按照现代逻辑,二者都是真的假言判断,虽然②的前后件之间没有内容上的联系,但判断所断

3、定的真假关系是正确的。当我们讲如何正确使用假言判断时,主要是按日常思维来要求的,当我们讲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时,则是主要按现代逻辑的方法来进行的。二、充分条件假言判断1、什么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断定一事物情况存在另一事物情况也存在的假言判断。以“P”和“q”分别表示两种事物情况,如果有P必有q,那么,P就是q的充分条件。[例1]如果一个人发烧,他就有病。[例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在这个公式里,“P”和“q”分别表示前件和后件,“如果……那么……”是

4、联结项。该联结项还可以用符号“→”(读作“蕴涵”)来表示。这样,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也可表示为:P→q在现代汉语中,表达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关联词还有“假使……就……”、“倘若……则……”、“只要……就……”、“当……便……”等等。但是,“如果……那么……”这类句式,有时表达一种比较关系。例如:如果说里根是以一种“沉思的怀旧”心情离开白宫的话,里根夫人南希则是以既自豪又伤感的复杂心情告别总统府的。这个假设句是将两种情况加以比较,实际上表达的是断定两种事物情况共同存在的联言判断。其假设不是条件上的假设,而仅仅是措辞语气上的假设。2、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

5、值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是断定,前件真,后件也真。就是说,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当前件真后件也真时,它是真的;如果当前件真,后件却假时,它一定是假的,因为这说明前件不是后件的充分条件;而当前件假时,后件不论是真是假,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都是真的,因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并未断定,前件假,后件怎么样。例如: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公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值与前后件的真假值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真值表来表示:可用下面的真值表来表示:表4-4PqP→q真真真真假假假真真假假真三、必要条件假言判断1、什么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断定一种事物情况不

6、存在,另一种事物情况就不存在的假言判断。所谓必要条件是指:如果无P必无q,那么,P就是q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只有P,才q在这个公式里,“P”和“q”分别表示前件和后件,“只有,才”是联结项。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结项还可用符号“←”(读作“反蕴涵”)来表示。因此,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也可表示为:P←q在现代汉语中,表达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关联词语除了“只有……才……”以外,还有“必须……不……”、“除非……不……”、“除非……才……”、“……才……”等等。但是,“只有……才……”这种句式并不都表达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例如:人民,

7、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其中,“只有”表示量项。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值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是断定,前件假,后件也假。就是说,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当前件假,后件也假时,它是真的;如果当前件假,后件却真时,它一定是假的,因为,这说明前件不是后件的必要条件;而当前件真时,后件无论真假,它都是真的,在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并未断定,前件真,后件怎么样。例如:一个人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值与前后件的真假值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真值表来表示:可用下面的真值表来表示:表4-5PqP←q真真真真假真假真假假假真充分条件和必要

8、条件假言命题相互之间可以转化,它们的等值关系可概括如下:(1)“如果p,那么q”等值于“只有q,才p”即:pqqp(2)“只有p,才q”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