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韩愈“桃源诗”对比研究【毕业论文】

王维、韩愈“桃源诗”对比研究【毕业论文】

ID:473530

大小:71.02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08-08

王维、韩愈“桃源诗”对比研究【毕业论文】_第1页
王维、韩愈“桃源诗”对比研究【毕业论文】_第2页
王维、韩愈“桃源诗”对比研究【毕业论文】_第3页
王维、韩愈“桃源诗”对比研究【毕业论文】_第4页
王维、韩愈“桃源诗”对比研究【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维、韩愈“桃源诗”对比研究【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20届)王维、韩愈“桃源诗”对比研究11目录中文摘要ii英文摘要iii一、“桃源”母题4(一)“桃源”母题的产生41、陶渊明对“桃源”母题的首创42、陶氏“桃源”的文化内涵5(二)唐人对“桃源”母题的因袭6二、王维《桃源行》与韩愈《桃源图》的对比7(一)主题对比8(二)章法对比9(三)用韵对比10(四)语言风格对比11三、王维、韩愈“桃源”诗创作差异的原因12(一)时代背景的影响12(二)个人思想的影响13(三)创作风格的影响14三、结语15参考文献16致谢1711【摘要】题材的因袭是文学艺术创

2、作中常见的现象,“桃源”传说这一题材便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同题共作”的典型之一。晋、宋之间流传于民间的桃源传说在陶渊明创作完《桃花源诗并记》后真正定形,此后,“桃源”传说这一题材便为历代文人所因袭,尤以唐人为甚。王维和韩愈同题共作,分别创作了《桃源行》和《桃源图》,但两部作品在主题、章法、句法、用韵及语言风格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深入探究后便会发现,这些差异的产生实际上是和两位文人所处的社会背景、个人思想、创作风格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的。【关键词】“桃源”题材;王维;韩愈;桃源诗;创作差异;原因【ABSTRACT

3、】Theconventionalityofthemesisacommonphenomenonintheliteratureandartcreation.Forinstance,“TaoYuan”legendisatypicalsubjectwiththecharacteristicofconventionalityofthemesinthehistoryofChineseclassicalpoetry.AfterTaoYuanMingwrotetheTaoHuaYuanShiBingJi,the“TaoYua

4、n”legendwhichwaspopularamongthepeopleduringJinandSongdynastybecameaspecificsubject.Afterwards,asacommonsubject,“TaoYuan”legendwasfollowedandusedasatraditionbytheliteratiindifferentdynasties,especiallyinTangDynasty.Withthesametopic,WangWeiandHanYuwrotethelit

5、eraryworksTaoYuanXingandTaoYuanTurespectively.However,thetwoliteraryworksarelargelydifferentintheaspectsoftheme,composition,syntax,styleofrhymeandlanguage.Actually,thedifferencesarerelatedtothetwoliterati’sdifferentsocialbackgrounds,personalthoughts,writing

6、stylesandotherfactors,whichcanbefoundfromtheworkswithanin-depthinquiry. 【KEYWORDS】TaoYuansubject;WangWei;HanYu;TaoYuanpoem;writingdifferences;reasons11一、“桃源”母题(一)“桃源”母题的产生人类文明是在不断地继承与革新中发展起来的,文学的发展也不外乎如此。由此,文学艺术创作中便出现了一种常见的现象——题材的因袭。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家们往往会在继承前人的艺术成就

7、基础上,再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因袭的题材进行创作,许多优秀的甚至于超越前人的文学作品便由此产生。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题材因袭的现象屡见不鲜,“桃源”传说这一题材便是“同题共作”的典型之一。1、陶渊明对“桃源”母题的首创“桃源”母题最初由陶渊明创立,它成形于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序》,即序言《桃花源记》和主体《桃花源诗》。对于陶渊明创作的源头,历来学者做了很多考证,而且是各执己见。近代著名文献家余嘉锡认为陶渊明写《桃花源诗并序》时取材于刘驎之入山采药之传说,关于这一传说,《太平御览》卷五百四引《晋中兴书》有如下

8、叙述:“刘驎之,字子骥,一字道民。好游于山泽,志在存道,常采药于名山,深入忘返。见有一涧水,南有二石囷,一囷开,一囷闭。或说囷中皆仙方秘药,驎之欲更寻索,终不能知。桓冲请为长史,固辞,居于阳岐。”①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五○四[M].北京:中华书局,1960:2300.《初学记》卷五所引臧荣绪《晋书》以及《晋书·隐逸传》中也有该传说的相关记载。而《桃花源记》结尾有提及南阳刘子骥之事,因此余嘉锡在《世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