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的生物防治

害虫的生物防治

ID:47353595

大小:23.5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8

害虫的生物防治_第1页
害虫的生物防治_第2页
害虫的生物防治_第3页
害虫的生物防治_第4页
害虫的生物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害虫的生物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害虫的生物防治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09级生物科学汉班学号:20091103649姓名:范丽红指导老师:吕秀华害虫生物防治一、害虫生物防治的定义广义:利用生物机体或者其天然无害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使其不能造成损害的方法。传统:通过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昆虫及病原菌的引入增殖和散放来压制另一种害虫。二、生物防治的方法1、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称为以虫治虫1.1以虫治虫的来源《梦溪笔谈》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

2、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北宋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了子方虫,正在成为秋天田野里的庄稼的危害。忽然又有一种虫子出现了,像泥土中的“狗蝎”,它的嘴上长有钳子,千千万万,遍地都是。(它们)遇见子方虫,就用钳子搏击它,(子方虫)全都被砍成(成为)两段。十天后,子方虫都死了,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子过去曾经有过,当地人称它为“傍(旁)不肯”。视频1:以虫治虫,北京放飞200亿头赤眼蜂视频简介:7月29日,由200名植保人员组成的9支专业放蜂队,29日分赴北京郊区田间地头统一放飞赤眼蜂等害虫

3、天敌200亿头,其中用于玉米作物防治玉米螟100亿头、用于板栗防治桃蛀螟100亿头。赤眼蜂是一种寄生性天敌,体长只有0.5毫米。一般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始期,由人工向田间释放赤眼蜂,其雌性成蜂将卵产在害虫卵内,并孵化变为幼虫,以害虫卵液为营养,破坏害虫的胚胎发育。赤眼蜂幼虫发育成蜂后,咬破害虫卵壳羽化,再去寻找新的害虫卵寄生。如此循环不断,将害虫消灭在卵期,达到防治农作物害虫的目的。1.2以虫治虫的事例2005年兰州市引进的150万头管氏肿腿蜂,主要针对近几年南北两山林区柏树双条杉天牛和杨树青杨天牛严重危害树木,且有蔓

4、延之势所采取的生物防治措施,是利用天敌昆虫消灭林木害虫,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经过对虫害发生地段的详细调查后,引进的150万头管氏肿腿蜂近日已在南北两山原有林兰石林场等26家单位林地和大砂沟绿色通道等试点地段进行了释放,共涉及面积2.5万多亩。肿腿蜂是天牛类害虫的优势天敌,此蜂钻蛀性极强,对天牛类有特殊的敏感性,能穿过虫粪沿虫道找到天牛幼虫及蛹,在其体表产卵、羽化。肿腿蜂的幼虫通过吸取天牛幼虫及蛹的营养而导致天牛幼虫及蛹死亡达到防治效果,与此同时也完成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视频2:北京首次释放大规模害虫天敌防治害

5、虫视频简介:近期,本市门头沟、房山、怀柔等十区县林区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其中,导致油松林快速死亡的病虫害红脂大小蠹,已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区出现。为此,园林部门将在全市范围内通过生物技术集中防治病虫害。这就是大唼蜡甲——专门对付外来有害生物红脂大小蠹的昆虫。此次生物防控在全市将释放两万头大唼蜡甲的成虫。据了解,大唼蜡甲在自然界一年可以繁殖三到四代,它的成虫和幼虫都能捕食红脂大小蠹的卵、幼虫、蛹甚至是羽化的成虫。2、以菌治虫以菌治虫就是利用害虫的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等)防治害虫2.1以菌治虫事例江苏省

6、水面资源极其丰富,鲫鱼在本地养殖规模较大,产量较高。2011年7月鲫鱼患孢子虫病比较严重,死亡率高,损失大。病鱼体表鳞片有疙瘩触手,鳃丝上有白色米点状物,掀开鳃盖发现脑部出现红白的脓状物,眼球有红血丝,判定为孢子虫病。一养殖户找到有关专家询问,专家提议在水塘中喷洒阿弗菌素,该养殖户当天喷洒300ml,到傍晚清理池塘死鱼点数2210尾,第2天清理死鱼点数1520尾,3天(即 16日)清理死鱼点数555尾,第4天(即17日)清理死鱼只有55尾,第5天(即18日)早晨只见死鱼2尾,到傍晚巡塘时死鱼已结束,第6天上午9点开

7、机投饵时已有零星鱼几吃食,第7天鱼儿吃食正常,水色转变为淡绿色,继而往后鱼儿一直吃食,病情没有复发。阿弗菌素是由阿弗菌素链霉菌产生的一类高效杀虫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用量少、毒性低、杀虫范围广的特点,在医药、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上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视频3:外来物种成澳大利亚最大生态危害视频简介:新华社伦敦2月16日电70年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引进一种蔗蟾蜍以对付甘蔗田里的害虫。如今,这种蟾蜍已经进化成“同类中的强者”,对本地物种构成了威胁。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这场生物“入侵”的最前线——达尔文市以东60公里处,连续

8、观察蔗蟾蜍达10个月,发现它们在潮湿环境下一晚能够跳1.8公里远,打破了青蛙蟾蜍世界中的“夜行世界纪录”。此外,最早到达观测地的蔗蟾蜍的腿普遍比晚到者长,而昆士兰州本地蟾蜍都是“短腿一族”。希恩说,上世纪40至60年代,蔗蟾蜍的扩张速度为每年10公里,而现在的速度为每年50多公里,踪迹遍布澳大利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3、利用其他有益动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