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文献综述

金锁记文献综述

ID:47484878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1-12

金锁记文献综述_第1页
金锁记文献综述_第2页
金锁记文献综述_第3页
金锁记文献综述_第4页
金锁记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锁记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张爱玲《金锁记》研究综述和我的研究题目.研究框架103班10011172高炳丽一、《金锁记》研究综述随着人们研究视角的扩大和研究氛围的变化,张爱玲以及她的文学作品的地位和价值得到了重新的审视与评价,关于张爱玲以及她的小说《金锁记》人们已经进行了相当充分的研究。整理、了解历来人们的研究以及研究成果,对于重新的认识和评价《金锁记》有着重要的意义。张爱玲的《金锁记》在1943年11月首次发表在上海《杂志》月刊第12卷2期上,后收入小说集《传奇》,1944年上海杂志社出版。(一)最早的研究以及其他著名作家、人士的评论著名

2、翻译家傅雷先生那篇写于1944年4月7日、发表于同年5月上海《万象》第3卷第11期的雄文《论张爱玲的小说》(署名“迅雨”),是对于《金锁记》的最早的具有分量的评论。他主要的观点是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在结构、节奏、色彩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他说“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止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1]他从新文学文坛过于注重“主义”的论战,而缺乏“深刻的人生真实观,真实的生活体验,迅速而犀利的观察,熟练的文字技能,活泼丰富的想象”等弊病出发,详尽、

3、系统的分析了张爱玲小说作品。他主要从作者的心理分析方法、节略法的运用以及作者的风格来体现作者在《金锁记》这个小说上的成就。有一些著名的作家、著名人士对《金锁记》做过评论,比如严加炎说《金锁记》把主人公的心理写得很复杂、深刻和透彻,把悲剧写得细致入微而又震撼人心。他说“把主人公心理写得如此复杂、深刻和透彻,把人类悲剧的后果写得如此细致入微,而又如此震撼人心的,却只有张爱玲的《金锁记》。”[2]6一是细细分析曹七巧在小说中那种自己得不到幸福也不让儿女得到幸福的变态心理,以及她所说的那些刀子似的在他人的心灵上能划出伤痕

4、的话语,以此来体现张爱玲在小说两性心理刻画上的前所未有的深刻性;二是细细分析《金锁记》中的那些鲜活而富有艺术魅力的意象,以此又说明了张爱玲小说的艺术成就的独到。王枫认为《金锁记》的艺术魅力是不可抗拒的,但是缺乏一种“均衡感”,体现在小说结构的分裂上。他如此解释——“《金锁记》的上半部是姜公馆有代表性的一天,是一个在戏剧‘三一律’统治下的完整的故事,这个家庭里的群像被个性鲜明、面面俱到地描写了;可是到了后半部,时间突然加快,姜公馆的群像描写突然变成了曹七巧的传记。”[3]中间的过渡显得不负责任。谭桂林认为张爱玲在《

5、金锁记》中对于封建家族的结构和权利布局上,采取了与众不同的设计——残废的二节与七巧的结合就是一个精心设置的象征。“家族的旨意是要利用平民血统来为一个没有生命力的贵族肉体承续香火,然而,平民血统尽管新鲜,富有野性,最终并没有挽救姜家血统的沦落,相反,七巧用自己独特的报复方式摧毁了这个家族寄托给她的所有的期望,而作者也正是在这种象征中,对封建宗法制度下的血统观念作了一次令人深思的嘲弄。”[4]体现了她对封建社会血统观念的深刻思考。(二)文学史著作的评价首次将张爱玲写入文学史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

6、年》,但是此书中对于《金锁记》提到的并不多,只是对七巧身上所带的精神枷锁稍稍做了分析。有这样的观点:《金锁记》和其他的同样表现现代女性痛苦挣扎的轨迹的作品,虽然取材范围狭小,但心理开掘却有一定的深度。书中指出小说七巧颈脖上的枷锁——“女人所处的环境,所受的压力,有的旧家族内的冷漠眼光,有命运的拨弄,更有来自女性自身的精神重负。”[5]除此他们认为张爱玲小说对于女性解剖和都市发现,相当的具有现代性。在叙述中张爱玲运用联想使人物周围的色彩、音响、动势,都不约而同的富有照映心理的功用,充分感觉化,造成小说意象的丰富而深

7、远,从而明显留下西方现代派的先锋痕迹。而作者构造故事,设置人物,又以中国古典小说为根底,从题目到叙述风格,都有极强的市井小说的色彩,使中国读者读起来格外的亲切,容易接受。这应该是一个蛮高的评价。而在温儒敏、赵祖漠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一书中说《金锁记》是张爱玲主题挖掘及艺术创造最深刻、最丰厚的作品,《金锁记》将人生的荒唐与荒凉诠释到极致。从小说的上下两部分简要的分析了牵扯着小说主题的人物曹七巧的遭遇、行为、变化所体现的人生的荒诞与荒芜。但是程光炜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书中对于《金锁记》只是提到,并未做过多的

8、具体的评论。6于此可以看出张爱玲以及她的《金锁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是中坚的位置,只是一个过渡,也可看出前人文学评论的标准是一个重要的作品要深刻的反应社会现实,要有广泛的现实意义,要具有时代性质的。就像张爱玲自己说的“一般所说‘时代的纪念碑’那样作品,我是写不出来的,也不打算尝试……我甚至只是写些男女之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三)不同时期的评论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