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第一单元山水神韵学业分层测评1赤壁赋含解析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第一单元山水神韵学业分层测评1赤壁赋含解析

ID:47528808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4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第一单元山水神韵学业分层测评1赤壁赋含解析_第1页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第一单元山水神韵学业分层测评1赤壁赋含解析_第2页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第一单元山水神韵学业分层测评1赤壁赋含解析_第3页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第一单元山水神韵学业分层测评1赤壁赋含解析_第4页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第一单元山水神韵学业分层测评1赤壁赋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第一单元山水神韵学业分层测评1赤壁赋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业分层测评(一)[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B.倚歌而和之倚:循、依■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攻占■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宜【解析】D项,适:享受。【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21680003]①知不可乎骤得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③自其不变者而观Z•••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相同。B.两个“乎”字相同,两个字不同。C.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

2、“之”字不同。【解析】①句中语气词,表示句中停顿;②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③代词,指水和月亮;④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答案】D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月出于东山之上A.徘徊于斗牛之间B.而今安在哉C.客有吹洞箫者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解析】例句与A项均为状语后置句;B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定语后置句;D项,为判断句和被动句。【答案】A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导学号:21680004]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B.歌窈窕之章C.顺流而东也■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

3、之上••【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向东。B项,名词作动词,吟诵。C项,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D项,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答案】A[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式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

4、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忏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是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5、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治官舍治:建造■B.以属客而告Z属:“嘱”,叮嘱C・而吾亭适成适:恰好■D.岁且荐饥荐:连续,一再■【解析】B项,属:劝请,邀。【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导学号:21680005]A.为亭于堂之北月出于东山之上••B.雨麦于岐山之阳句读之不知••C•忧者以喜以其无礼于晋D・乙卯乃雨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解析】A项,介词,在/介词,从;B项,结构助词,

6、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均为介词,因为;D项,副词,才/副词,却,竟然。【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望美人兮天一方••A.予至扶风之明年••B・饥者不得以为粟••C.既以名亭,乂从而歌之••D.以为休息之所••【解析】“美人”在语境中为“所思慕的人,美好理想的象征”的意思,是一个古今异义词。A项,“明年”古义为“第二年”,是一个古今异义词;B项,“以为”是“把它当作”的意思,是一个古今异义词;C项,"从而”是“进而”的意思,表递进,是一个古今异义词;D项,“休息”古义

7、与今义相同。【答案】D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21680006]A.百姓因久旱逢甘霖而欣喜,作者的心情也很愉悦,故以“喜雨”名其亭,这与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表现作者在意的不是个人的悲欢离合,而是天下苍生的幸福安宁。B.全文结构谨严,脉络清晰,如剥茧抽丝。语言轻快活泼,文笔淋漓酣畅,充分表现作者的喜悦心情,极富感染力。C.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Z屮,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Z意。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全文以一“志”贯串,首尾呼应,结构严谨。D・

8、开篇点明用“雨”命名的缘由,接着援引古人以喜为名的三个例子,这三件事不仅有趣,而且都与国家政治有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作者看重的是国计民生,而非亭名。【解析】C项,全文以一“喜”贯串。【答案】C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译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