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系《针灸学》大纲

中医系《针灸学》大纲

ID:47538774

大小:4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1-14

中医系《针灸学》大纲_第1页
中医系《针灸学》大纲_第2页
中医系《针灸学》大纲_第3页
中医系《针灸学》大纲_第4页
中医系《针灸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系《针灸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针灸学》教学大纲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绪言【目的要求】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明确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及掌握此学科的重要意义。2.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目的、要求和学习方法。3.熟悉针灸发展简史,特别是当代国内外学习、应用和研究针灸的进展情况。【教学内容】1.针灸学的定义。2.针灸学的主要内容,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3.针灸的起源、发展及历代重要针灸史实。4.当代国内外针灸发展概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上篇 针灸理论第一章 经络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2.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3.熟悉经络系统的

2、组成,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了解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4.熟悉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及特点,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5.了解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的部位及意义。6.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掌握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7.了解经络实质的研究进展。【教学内容】1.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2.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3.经络系统的组成、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4.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5.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经络学说在祖国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6.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重点从诊断疾病

3、和治疗疾病方面论述。7.经络的现代研究概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辅以图表。    第二章 腧穴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腧穴的定义、发展概况及分类方法,了解腧穴的命名。2.熟悉腧穴在诊断上的应用。3.熟悉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4.熟悉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5.了解腧穴的现代研究概况。以人为本诚信务实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6.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教学内容】1.腧穴的定义、腧穴的发展,以及穴位标准化方案的特点。2.腧穴的分类及分类的原则。3.腧穴的命名及命名的原则。4.腧穴在诊断上的应用。5.腧穴的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6.特定穴的定

4、义与内容。7.腧穴的定位方法,重点介绍骨度分寸法和自然标志取穴法。8.腧穴的现代研究概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辅以图表。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目的要求】1.掌握十四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2.熟悉十四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3.全面了解十四经腧穴,并重点掌握其中150个左右常用的经穴、奇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教学内容】1.十四经脉的循行。2.十四经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3.十四经穴和常用经外奇穴的定位、主治和刺灸方法。  手太阴肺经(11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对其中要求掌握的

5、7个穴位作重点阐述(中府、尺泽、列缺、太渊、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20穴):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对其中要求掌握的9个穴位作重点阐述(商阳、合谷、曲池、肩髃、迎香)。  足阳明胃经(45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

6、、厉兑。对其中要求掌握的17个穴位作重点阐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梁门、天枢、归来、伏兔、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  足太阴脾经(21穴)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对其中要求掌握的6个穴位作重点阐述(隐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大包)。  手少阴心经(9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对其中要求掌握的5个穴位作重点阐述(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  手太阳小肠经(19穴):少泽、前

7、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对其中要求掌握的6个穴位作重点阐述。(少泽、后溪、养老、天宗、颧髎、听宫)。以人为本诚信务实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足太阳膀胱经(67穴):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隔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隔关、

8、魂门、阳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