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论国外研究概览

本体论国外研究概览

ID:47676303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9

本体论国外研究概览_第1页
本体论国外研究概览_第2页
本体论国外研究概览_第3页
本体论国外研究概览_第4页
本体论国外研究概览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体论国外研究概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虚拟的概念陈述焜拟概念在计算机科学中的意义有其独特性,计算机科学家经常使用这一术语表示一种以其他方式模拟计算机硬件的方法,比如虚拟内存(VirtualMemory)^这里的虚拟是指我们需要在扩展原来内存大小的时候提供给系统的一项技术,它的应用程序以为这是一块完整的内存区域。这项技术使得更多大型程序可以运行,也让计算机变得更有效率。当然,计算机科学屮的虚拟化技术可是纷繁复杂的,其概念定义也是广泛而变化的。维基百科中定义虚拟化是表示计算机资源的抽象方法,通过虚拟化可以用与访问扌由象前资源一致的方

2、法访问抽象后的资源。这种资源的抽象方法并不受实现、地理位置或底层资源的物理配置的限制蔦在通信与信息技术领域,虚拟化是为一组类似资源提供一个通用的抽彖接口集,从而隐藏屈性和操作Z间的差异,并允许通过一种通用的方式来查看并维护资源-总的来说计算机屮虚拟概念是对各类硬件资源的逻辑表示,这里我们需要区分它与本书川虚拟概念的不同。本书讨论的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而产生的虚拟概念是一种宽泛的哲学概念,因为虚拟现实技术的本意是要模拟现实场景,达到“在线”的效果。常识上来说,虚拟是一种伪真实,是与真实对立的,但技术人

3、员则极力在逼真度和准确性方面模拟真实世界,从而使得我们很难区分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关于虚拟概念的讨论由来已久,虚拟的(virtual)经常被定义为“类似的”“虚假的”或“几乎一样”,有吋它被认为是接近于但不是真实的,或者跟实际上(actual)-样的真实。这种用法也反映在口常语言中,比如我们经常说某物虚拟了其他事物。虚拟实在研究的发起人和推广人拉尼尔(J.LanieC也支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说某事物是虚拟的就是说,在一些实际的场景下,它与实际的实体不可分辨,但与其他事物又是可分辨的。虽然这种说法

4、确定了虚拟的概念是相似于但不相等于,但还是过于宽泛与模糊。也有学者提出虚拟作为一个完全转换的观念完全是虚幻存在的,虚拟蕴含着一个充满不同形式的模拟的世界,所有事物试图去控制和设计未來。虚拟拥有与实在世界等同的力量,同时它也在拜托被实在的控制彳。这样的描述体现出虚拟与实在概念在形而上学研究的必耍性,同时也是极为深刻的。首先,我们需要给虚拟一个广泛的定义,这需要排除一定的标准,划清虚拟的范畴界限。自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对于虚拟概念的争论就已经丁分激烈,其中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种,分别将虚拟界定

5、为1)一种通信媒介,2)第一人称式的环境感知,3)计算机交互式模拟系统。当然这三种观点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其中都各自借鉴了彼此的思想成分,或者说虚拟的概念定义即使不同但还是有许多共性。这些共性体现在人机交互层面和计算机的运作机制屮。比如当计算机建构第一人称式的感知场景势必要对真实世界进行模拟,同时交互式的过程也是与传统通信原理分不开的。之所以将对于虚拟概念的不同解释分为三派出于它们不同的侧重点。(1)新媒介-在场斯图尔(J.Steuer)认为虚拟现实可以被描述为一种媒介,相似于电话或电视。而它的诞

6、生则是新媒介的兴起,基于"在场”(presence)和"遥在”(telepresence)概念的VR代表一种被自然或媒体方式生成环境的感知。这其实是一种隐喻式的说法,表示虚拟环境可以达到对于真实世界的沉浸感和交互性。斯图尔认为在场是一种对于环境的感知,遥在则是以沟通媒介为方式的存在体验餐斯图尔的观点较为强硬,并建立在虚拟实在的通信方式不同维基百科,virtualization,URL: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rtualization2OpenGridServ

7、icesArchitecture(OGSA),URL:http://toolkit.globus.org/ogsa/3ShieldsGA,GebhardtK,SalvianderS,etal.Theblackhole-bulgerelationshipinquasars[J].TheAstrophysicalJournal,2003,583(1):124.4SteuerJ,BioccaF,LevyMR.Definingvirtualreality:Dimensionsdeterminingtel

8、epresence[J].Communicationintheageofvirtualreality,1995:33・56・于传统的通信方式。首先,将虚拟定义为新媒体是具有启发性的,基于新媒体的两个重要的属性,全球化通信和数字化信息。白20世纪起,远程通信通过不同形式(卫星/电缆)以实现远程即吋通信。计算机媒体通信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同通信方式在可移植性、速度和长距离通信的可靠性,但是这并没有对传统的媒体通信形式或远程通信产生质改变。传统的媒体通信定义依然坚信信息交换过程是一个线性过程,发出者通过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