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

ID:47698142

大小:3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1-21

过零丁洋教案_第1页
过零丁洋教案_第2页
过零丁洋教案_第3页
过零丁洋教案_第4页
过零丁洋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过零丁洋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过零丁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背诵、默写诗歌。2、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3、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勇于为国献身的精神。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来理解全诗,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作者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勇于为国献身的精神。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难点: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炼概括的语言。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具

2、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咱们中国历史从来就不缺少这样的大丈夫,而文天祥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过零丁洋》。二、介绍作者及背景1、简介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宝祐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

3、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赵为帝,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菜市口从容就义。2、写作背景: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拒不投降,写出此诗以

4、明志。三、朗诵诗歌,整体感知1、听老师范读,注意节奏及重音等。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后两句要节奏放慢,声音要大,要重读。要读出作者慷慨悲壮、正气凛然的思想感情。)2、学生自由朗读。3、提问学生朗读,学生给予评价。4、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同学互评,教师点拨,适当进行比较鉴赏。四、出示学习目标:1、5、简单说说诗的意思。示例: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5、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四、合作探究,研读诗歌..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2)颔联诗人怎样表达国家面临危亡的沉痛心情?怎样把个人的遭际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分小组思考讨论,然后明确:①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步入仕途;二是在国家

6、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山河破碎”感叹国家的危亡,“风飘絮”形容局势如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救;而“身世浮沉”则将个人艰难困厄的遭际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在一起,“浮沉”与“破碎”,“雨”和“风”,“柳絮”和“浮萍”两相呼应。③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④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学生回答示例:..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轼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

7、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2、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学生回答示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人生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六、谈收获学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明确:1、只有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充分调动自身激情,才能朗读好诗歌。2、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

8、,舍生取义,将一片丹心永垂史册,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3、我们应该学习文天祥从小胸怀大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