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水稻新品种组合抗稻瘟病鉴定方案(页)

全省水稻新品种组合抗稻瘟病鉴定方案(页)

ID:47852581

大小:27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8

全省水稻新品种组合抗稻瘟病鉴定方案(页)_第1页
全省水稻新品种组合抗稻瘟病鉴定方案(页)_第2页
全省水稻新品种组合抗稻瘟病鉴定方案(页)_第3页
全省水稻新品种组合抗稻瘟病鉴定方案(页)_第4页
全省水稻新品种组合抗稻瘟病鉴定方案(页)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省水稻新品种组合抗稻瘟病鉴定方案(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2004年全省水稻新品种(组合)抗稻瘟病鉴定方案一、鉴定目的稻瘟病是我省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为害大,损失重,严重影响我省粮食稳产、增产。通过鉴定每年参加省区试品种(组合)的广谱抗性,为新育成的水稻品种(组合)提供抗性依据。二、参鉴品种(组合)和鉴定单位2004年参鉴品种(组合)112个(含对照),其中早稻品种(组合)30个俵2),中、晚稻品种(组合)82个(表3、4)。由6个单位承担大田自然诱发鉴定,并请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承担室内接种鉴定(表1)。三、参鉴品种(组合)寄种时间与数量1、供种

2、时间:请各供种单位尽快将参试品种种子寄给各承试单位,早稻组要求在2月20日前,中稻组要求在4月10日前,晚稻组要求在6月1日前将种子寄达各鉴定点。2、寄种数量:每个点每个品种(组合)50克,省农科院植保所室内鉴定点每个品种(组合)200克。3、供种要求:各供种单位提供的种子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种子采用小布袋包装扎实,种子袋内外均须有标签,注明品种(组合)名称和供种单位。4、种子查验:各鉴定单位收到鉴定种子后应及时核对品种数量或品种名称,发现问题应及时与省站良繁科联系。四、鉴定设计:1、大田

3、病圃设置土地选择:鉴定圃选在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偏上的老病区重病田。育秧方式:采用湿润育秧或旱育秧。田间排列:按鉴定品种(组合)统一编号和诱发品种相间排列,二次重复,每个参鉴品种(组合)插4行,每行插5丛,20丛为一小区。常规品种丛插6本,杂交稻组合每丛插2粒谷,株行距为20x17厘米,诱发品种插2行,每行插5丛,在试验区四周插植诱发品种作为保护行。把诱发品种发病情况写在参试品种后面,诱发品种采用不同生育期的当地最容易感病品种混合播种、插植,并标明诱发品种名称。管理:鉴定施氮量要高于当地大田用

4、量20%左右。在整个生育期保持水层,不烤田,不防治稻瘟病及其它病害,防治虫害和其它栽培管理与一般大田相同。在鉴定圃诱发品种不发病时,要采取由其他田移入病株或采病叶撒在诱发行中间或人工接菌等措施以促使发病。如鉴定圃纹枯病较重,可在水稻分藥盛期喷一次井岗霉素。2、苗期室内接菌:参试品种(组合)按统一编号,设三次重复,用秧盘种植,在秧苗三叶一心时,用不同小种或菌株喷雾接菌,接菌后10天进行调查。五、观察记载1、苗叶瘟:选发病处查100株苗,共查两点,记载3级或3级以上病苗数和病级数,计算发病率及病情指

5、数。2、叶瘟:调查二次,第一次在分藥盛期调查;第二次在破口前一周调查。叶瘟反应型在3级以下(含3级)只记反应型,在4级或4级以上的发病处查100张叶片,每株从上到下查3-4片叶,记下群体平均级别及其发病率,并记下最高级别及其发病率。3、穗颈瘟:在黄熟期调查一次,每小区调查有代表性的稻穗100穗分别记载发病数及发病级数,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4、气象资料:记载从始穗前3天至始穗后12天的降雨天数、温度和湿度。5、生育期记载:播种期、插秧期、分藥盛期、始穗期、成熟期。六、抗性级别标准1、苗瘟:0级无

6、病1级发病率低于5%;3级发病率5-10%;5级发病率11-25%;7级发病率26-50%;9级发病率51-100%。2、叶瘟0级(HR)无病;1-2级(R)针头大或较大的小褐点;3级(MR)小圆形至稍长具有灰色坏死中心的病斑,边缘褐色,病斑直径1-2毫米;4-5级(MS)4级典型纺锤形病斑,长3毫米以上,通常限在两条主脉之间,为害面积不超过叶面积2%,5级典型病斑为害面积为叶面积的2-10%;6-7级(S)6级典型病斑为害面积为叶面积的11-25%,7级典型病斑为害面积为叶面积的26-50%;

7、8-9级(HS)8级典型病斑为害面积为叶面积的51-75%,9级为害面积超过叶面积的75%。3、穗颈瘟0级(HR)无病;1级(R)发病率低于5%;3级(MR)发病率5-10%;5级(MS)发病率11-25%;7级(S)发病率26-50%;9级(HS)发病率51-100%。附作物病害病情指数计算公式:叶、穗病情指数=刀(各级病叶、穗数X相对病级数值)弓(调查总叶、穗数X9)X100叶、穗发病率(%)=(调查病叶、穗数弓调查总叶、穗数)x100七、记载项目田间记载项目和室内考种项目按省站统一印发的记

8、载本所列项目及标准执行进行,试验结束后,将原始记载本及试验资料录入到省站编制软盘一并寄到省总站良繁科及省农科院植保所(或发电子邮件至:seedfjfz99@163.com与chenfuru@yahoo.com.cn),资料整理按本方案品种编号排列填写,早稻区试点应于2004年8月15日前、中晚稻区试点于11月25日前寄达。表12004年水稻抗稻瘟病联合鉴定承鉴单位鉴定单位联系人寄种地址办公电话宅电手机邮政编码*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室内鉴定)陈福如福州新店埔党0591-7574654786422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