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读《主力战略成交量》学习心得与总结

2019读《主力战略成交量》学习心得与总结

ID:47870545

大小:17.1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4

2019读《主力战略成交量》学习心得与总结_第1页
2019读《主力战略成交量》学习心得与总结_第2页
2019读《主力战略成交量》学习心得与总结_第3页
2019读《主力战略成交量》学习心得与总结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读《主力战略成交量》学习心得与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读《主力战略成交量》学习心得与总结  自从学了义阳的博弈量能理论后,就被义阳所讲“主力行为反应为量的行为,研究了量就研究主力”这句话给我在股市航海中漫无目的寻找许久立下一道坐标。从一直遵循从量结合k线来分析市场与股票,虽谈不上有所成功之处,但对市场的感觉却日趋脉动,看待股票走势能更加趋为理性了,研究股票走势更关注量能的分析。韦中老师的《主力战略成交量》从量的形式对资金、主力形为做了非常细致的描写,是一本难得的成交量分析书籍。本人不才,这本书看了五遍,虽每次看完之后都能对成交量分析的要点有更深的认识、理解与进步。但每次又看完又深感股市研究的无穷、成交量分析更甚于其它技术指标的

2、直接、客观与可靠,但又深感却在成交量分析研判上存在着定性模糊、定量不精、定盘不准等问题。  一:量价关系研判要决:该节提出成交量是资金荣枯的指标为主论点,阐述了成交量在多头、空头的市道会出现正常及背离情况。并就量增价涨、量增价平、量增价跌、量平价涨、量平价平、量平价跌、量缩价平、量缩价跌的这些形式,在多头初升段、拉升段、未升段和空头初跌、主跌、未跌及谷底、顶部出现分别做为市场、主力的意图描写。这些是分析成交量的基础,也是该书的精华部份。后面的一些成交量模式都是依据这样基础进行研判的。在阅读时总感到这章节生涩难学,仅以总体印象粗略的看了,虽在书上了一些笔记,但对其细节把握却仍

3、然难以精确理解。  1:量增价涨、这块比较好理解,但如果出现在多头未升段时,容易被主力拉高出货时的顺势量混淆。这时注意判定以下两点来操作:第一是个股所处的位置是否为满足区、第二是否存在单日较大的恶性大量。量增价涨在空头盘整反弹阶段,如果出现较大的量能,也以前期下跌段的二分之一处进行反弹幅度确认来作抛出操作。  2:量增价平、在谷底时不好确认,需其它方法来确认操作;多头初升段是主力吃货的表现;在多头主升段、未升段就可以理解为行情需回档;  3:量增价跌、这种类型是量价背离之势,研判方法主要以股价的相对位置为基准。  4:量平价涨、在初、主升段时都说明买盘不积极,但注意的是如果

4、以涨停价收出另可认定为惜售;  5:量平价平、这种状态反映了市场的整理、盘踞心态,都宜在局外观望。  6:量平价跌、这种类型一般是散户交易出来,在上升段为散户卖盘,下跌段为无主力的散户行情股。  7:量缩价涨、除几种特殊的情况,这种类型都可以反映为力道不足,回转在即。但如果在后续出现了补量行为就另当别论。  8:量缩价平、这也是一种需要观察确认的型态,再明朗后介入。  二:关键量能判要决  量能退潮与波段起涨、这两部份可以5日均量线与21日均量线的运动来理解:1:当21mv朝上,5mv朝上交叉时,是很好的中期波段点位。2:当21mv走平,5mv朝上交叉,属于中期有疑虑的进场

5、点,3:当21mv明下,5mv朝上交叉时,属短期进场并随时撤退的点位。反之然。  中指量、搭配中长期均线来判定该形态量能更具有指导意义,当在实盘中,经常刚出现中指量马上就出现凹洞量,如何分析操作,还需结合个股的k线结构来分析,但这种形态的虑惑目前还是认为应在出现最高量的第二日没有站在最高量的当日的价位时,先在收盘时抛出后再观察。  顺势量,实际上也是一种正常量能形态,该形态在未升段中容易将出货量划分为顺势量,这是以后操作需要防备的。  逆势量、这种量能在上涨中好分析,但如果出现在下跌中就要分两种情况:1:如果后期在此形态后继续下跌,那么该量能形态此处便是主力压低出货点,股价

6、在后期还有很大的跌空间,此处也是以后上涨的重在压力区。2:如果在此处上涨,且最后一根量能呈较大的量,并在此根量后止跌,应表明为特定人士进场,但并不宜买入,而可在股价上升到逆1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