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研究进展

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研究进展

ID:47897426

大小:123.6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1

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研究进展_第1页
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研究进展_第2页
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研究进展_第3页
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研究进展_第4页
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研究进展摘要: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病害,严重影响小麦产最和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培冇抗病品种是减轻小麦赤霉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木文介绍了小麦赤霉病抗性种质资源的发掘、抗性QTL定位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三方面的进展,体会到国际社会对小麦赤霉病的高度关注,相信未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IH间表性选择相结合一定可以得到农艺性状好且赤霉病抗性强的后代,解决无法培育到既抗病乂高产的小麦胡种这--世界难题。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进展小麦赤霉病又叫红头瘴、烂麦头、麦穗枯、红麦头(陈洁等2014),是一种由亚洲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

2、引起的,在卅:界范围内流行的小麦病害(朱展望等2014)。在我国,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在长江屮下游地区(邵振润等2011),2000年以來,赤霉病在我国的人流行频率不断增加,发病面积呈明显扩大趋势,有9个年份的发病面积超过3.3xl()6hm2(程顺和等2012)o赤霉病感染小麦后会使小麦种子不育、籽粒饱和度降低,一般流行年份可引起5%~10%的产量损失,大流行年份可导致田地绝收,而且感染后的种子含有DON等毒素,人、畜食用后会引起呕吐、腹泻、头晕等病症,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小麦赤霉病已成为世界高度关注的一类病害。为解决小麦受赤霉病病菌感染这个问题,人们首先

3、想到的是化学防治(宋凤英等2005),随着现在气彖预报准确度的捉高,这个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防治作用,但是对于高感品种,杀菌剂并不能有效控制病害,而口/药物防治会增加农民的生产投入,降低生产效益。口前来讲,抗性育种是控制小麦赤霉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文从抗源发掘、抗性QTL定位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三个方面阐述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研究进展。图2(X)()年以来屮国小麦赤霉病的发病血积(程顺河等,2012)21小麦赤霉病抗源发掘在我国长江屮下游的地区气候条件温暖湿润,是小麦的多发区和重发区,但也因此抗赤霉病的小麦种质资源在这些地区相当丰富。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成

4、立了全国性的小麦赤霉病研究协作组,对来白国内外的不同普通小麦、稀有小麦品种和小麦屈近源物种等3万多份材料进行了联合赤霉病抗性鉴定,筛选出望水白和苏麦3号两个高抗且抗性稳定的普通小麦种质资源,其中苏麦3号目前已成为世界公认且应用最广泛的赤霉病抗源。除了这两个品种及其衍生系外,研工作者在其他地区也发现了一些赤霉病抗性较好的抗性资源,如H本的Nyubai、韩国的CHokwang>欧洲的Arina、美国的Ernie等,这些抗性材料在小麦赤霉病研究中都得到了应用(刘易科等2016)o但迄今为止,仍然没冇找到对赤霉病表现免疫的小麦品种,抗性好的品种往往带有很多不良的农艺性状,利

5、用农艺性状较差的抗赤霉病亲本与高产亲木配置杂交组合,虽然育成了一些抗性较好的品系,但是大多数由于丰产性较差而没冇得到推广(程顺和等2012),而且国内外可被育种利用的抗赤霉病小麦种质材料相对较少,遗传基础狭窄,因而需要对小麦近缘植物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和评价,拓展小麦抗赤霉病资源的遗传基础。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在硬粒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获得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中发现了一批对赤霉病抗性较好的材料,其抗性来源于粗山羊草(宋风英等2005);张丽等利用抱子涂抹法和单花滴注法分别对4个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小麦新品系的赤霉病抗性进行鉴定,发现L693属于高抗材料,L699和L696

6、属于屮抗,而且这三种抗性材料还含有百粉病抗性基因Pm40和条锈病抗性基因YrYu25,因选育系谱中的小麦材料均感赤霉病,故证明这些抗病基因可能來源于中间偃麦草,找到一种新的赤霉病抗源(张丽等2011)o2抗性QTL定位研究小麦赤霉病抗性QTL定位研究有助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手段改良赤霉病的抗性,而且也有利于赤霉病抗性分子机理的研究。人们在小麦赤霉病抗性QTL定位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发现抗性基因主耍位于A、B组染色体上(表)(宋风英等2005),一其屮位于3BS染色体上命名为Fhbl的抗性位点是目前为止公认的效应最大的赤霉病抗性QTL。最近zhang等利用长穗偃

7、麦草的7E染色体代换系7ell(7D)和7el2(7D)构建的RIF群体发现了在7e12的长臂上有一个抗扩展的主效QTL(FhbLoP),被统一命名为Fhb7o相对于抗扩展和抗侵染的QTL,其他抗性类型的QTL研究的相对较少,Somers等利用武汉1号,在2DS、3BS和5AS上定位到了与抗DON积累冇关的QTL位点;Yang等利用苏麦3号衍生系DH181在1DL、2DS、3BS、3BSc、4DL和6BS上定位到6个降低病粒率的抗性位点;最近,Islam等利用抗赤霉病冬小麦品种Truman创制的近等基I大I系,定位到2个分别位于2ASc和3BLc可降低病粒率的Q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