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池混养海蜇的死亡原因及防治对策

虾池混养海蜇的死亡原因及防治对策

ID:47909978

大小:3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0-23

虾池混养海蜇的死亡原因及防治对策_第1页
虾池混养海蜇的死亡原因及防治对策_第2页
资源描述:

《虾池混养海蜇的死亡原因及防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虾池混养海蛮的死亡原因及防治对策随着海蛮野生资源的逐年衰退,海蛮人工养殖目前由南至北在沿海各地展开,尤其近2年的北苗(媳状体)南育(蝶状体)取得可喜成果,稳定了养殖生产,但是海蛮人工养殖技术仍然不稳定、不成熟,成功与失败兼而有之。为了深入探讨海蛮养殖技术,2004年我们对营口市部分虾池人工混养海蛮进行了全程跟踪,现对部分养殖户连续投放4批堇苗却先后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一、养殖实例对虾与海玺混养池位于与辽河入海口处相通的四道沟东侧,市区民兴河下游的西北岸,养殖池水源既有河口处的潮汐水,乂有由民兴河上游下来的城市污水、农田下水及汛期泄洪水。虾垂混养面积29.2公顷,计

2、11口池塘,池深$1.5叫池坡较陡,腐泥底质,底泥厚达30cm〜50cm,每口池塘均设有1个〜3个0.6m宽且一落到底的上下水闸门,可自然纳潮^lm,每期潮汛可进水10天左右。6月初各池纳潮、窜水、涮池。6月上旬各池放养体长约lcm虾苗5000尾/亩6月19口〜8月1日先后共投入4批伞径lcm的海蛮苗,其中,前2批放养密度为7500只/公顷,后2批放养密度为4500只/公顷。各池对虾于7月屮旬开始先后患冇纤毛虫病、白斑病而基本绝产放入虾池的4批海蛮苗种几乎每一批都在放养7天〜10天以后陆续消失,有2口池塘中的第一批海垂苗生氏至体重500g左右吋也逐渐消失。二、垂苗死亡的原因分析1

3、.水质富营养化如前所述,曲于池水水源來自市区民兴河下水和辽河口处的潮汝水,因此,氨态氮尤其是亚硝酸态氮含量高,这是导致池水富营养化的外因。池塘老化,底泥肥厚,又经冬季的干塘矿化,在6月份较高水温(20°C以±)和较低水位(0.5m〜l.Oni左右)的条件下,营养盐类不断溶入水小,使水质肥沃,藻类大量滋生,标志水休富营养化的骨条藻也在部分池塘岀现,导致水中二氧化碳消耗大于补充,pH高,这是引起池塘水质富营养化的内因。同时,这种老化的池塘也为养殖后期发生对虾病害埋下了隐患。2.高pH的侵害总体上看,我们认为4批蛮苗死亡的原因基木上都是由于池水高pH的侵害。其一,池塘缓冲力低,pll居

4、高不下。当地沿海属于盐碱地,水质呈微碱性,2004年春由于养殖户直到6月份才纳潮注水(以往多在4月末至5月初),对于冬季干池返上的盐碱未能进行充分的浸泡和冲涮,致使池水盐度高达32%°35%o,冇的池塘虽然透明度较高(70cm)M至见底,但pH却在29.0〜9.2的超标状态下,月•昼夜居高不下,表现出碳平衡系统始终朝升高pH的方向移动,池塘缓冲力低。在第一批那苗投放之前,我们与养殖户曾共同利用这种高pH水体先后做了室内烧杯与室外池塘设置网箱的蛮苗投放模拟试验,结果一直表现出垂苗伞径舒张缓慢、间歇、不起伏并下沉卧底、活力明显减弱的状态。尤其是设置网箱的池塘,pH昼夜处于9.0〜9.

5、3区间,有的池塘靈苗仅几个小时后即呈麻木状态,不足24小时便死亡。为此,我们初步认为第一批蛮苗死广的主耍原因是池水盐碱度高,缓冲力差,pH超标月.居高不下。其二,pH每日变幅大,水质不稳定。纳潮水pH(7.7-8.0)比池水pH(8.3-9.0)低得多,养殖户不得不采取大排大灌的方式调低池水pH,虽然1天〜2天内池水pH得以暂降,但营养盐类的里应(底泥溶入)外合(潮水输入)及新水刺缴,乂加速了藻类的大量繁殖,使池水水色很快变浓,透明度降低,pll回升,这种由大量注水导致藻类迅速繁殖而引起pH激烈变化的日变幅可达0・1〜0.7,水质极不稳定,养殖生物常处于应激状态而彩响其体质和成活

6、率,也增加了感染病害的机率。我们认为这也是笫二批、笫三批那苗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三,垂苗投放前后pH落差大。几次购进蛮苗吋育苗室的pH基木与纳潮水相近,为7.6〜8.0,而每一次蛮苗投放池塘的池水pH都在8.5〜&9左右,落差约为0.5〜1.0,这一环节存在于每一批次中,极大地影响了靈苗的成活率。3•池水淡化,盐度落茅大8月1日投放第四批蛮苗时,水源水质不仅营养盐类含量高,其盐度也较低,尤其是汛期河道上游不定时排放淡水,是造成池水淡化的主要原因。第四批蛰苗不仅继续承受池水高pH(8.6〜9.4)的危害,又承受池水淡化,池水盐度骤降。第四批馥苗育苗室的盐度为23%。,而部分池塘由于调

7、整pH而注入突然淡化的水,使盐度降至20%。以下,有的池塘甚至降至11%。左右,造成垂苗投放时盐度落井约10%。。垂苗投放时这种低盐度、高pH的双重因素导致第四批蛮苗不足1周即陆续死亡。三、提高对虾与海靈混养成功率的对策笔者根据近2年的跟踪调研,尤其是2005年对多次投放靈苗死亡原因的分析,针对本地区虾池条件和水质特点,提出如卜•主要应对措施,以供同行参考。1.清淤使底泥厚不超过15cm〜20cm,以控制养殖期间水质的富营养化。2・4月屮下旬开始纳潮进水,泡池,反复冲涮过高的盐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