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附着体在后牙游离缺失中的临床应用

精密附着体在后牙游离缺失中的临床应用

ID:47911659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0-24

精密附着体在后牙游离缺失中的临床应用_第1页
精密附着体在后牙游离缺失中的临床应用_第2页
资源描述:

《精密附着体在后牙游离缺失中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精密附着体在后牙游离缺失中的临床应用作者:陈锦芬,付志英单位:361003福建厦门,解放军第174医院口腔科【关键词】精密附着体后牙游离缺失近些年,口腔修复的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一些新的修复方式不断在临床推广使用。附着体是一种义齿修复的固位体形式,是由阴性和阳性两部分结构组成的精密嵌合体,阴阳部件的结合使义齿具有良好的固位力和稳定性[1]。精密附着体为游离端牙缺失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修复方法即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木文应用精密附着体修复后牙游离缺失,效果佼好,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200

2、8年20例牙列末端游离缺失患者,男9例,女11例,年龄35〜70岁。患者余留牙牙体及牙周健康状况良好,残冠残根均已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20例中令11例曾进行过常规卡环固位型可摘义齿修复,因常佇黏膜压痛或咀嚼功能差或异物感强而要求重新修复,9例为首次修复,要求义齿美观,尽量舒适,不显露卡环。1.2材料本组病例所选附着体为MK-1精密附着体,属定位锁固定型附着体,阴性和阳性部件结合后,附着体颊舌向通过定位锁插入阴性与阳性部件内,使附着体阴性与阳性部件产生固位作用。当附着体阴性与阳性部件需要分离时,须沿颊舌向解除锁的联接使两者分开。1.3设计双侧游离端缺失如有灰

3、牙存留可作基牙者,分别采用两侧最后基牙单冠或联冠远端放置精密附着体。单侧游离端牙列缺损患者如一侧为游离端缺失,对侧为非游离端缺火,游离端缺失侧设计游离端近中双基牙联冠,远端放置精密附着体,非游离端缺失侧视情况放置1个精密附着体或在缺隙远端加放1个常规卡环。1.4基牙的牙体制备选择缺牙区邻近的两牙做棊牙,与金瓷冠牙体制备相同。在近、远中基牙制备时尽量使牙体长轴与就位道方向平行。1.5印模及确立正屮关系川排龈线处理基才颈缘后取工作模,灌注石膏模型。口内赠堤确立正中关系。1.6制作与试戴先制作精密附着体义齿的固定部分,完成后经口内试戴、调合,采用压力印模法取模,

4、制作精密附着体义齿的可摘部分,再经口内试戴、调合,粘结义齿固定部分,指导患者义齿可摘部分的就位。2结果2」患者主观满意度18例(90%)自觉不影响美观,16(80%)认为舒适易适应,20例(100%)稳固无翘动、咀嚼有力。2.2基牙情况修复灰,40颗基牙除7颗(17.5%)龈缘出血红肿外,均无松动、叩痛。X线片显示基牙周围骨密度均匀一致无明显吸收,游离端牙槽骨亦无明显吸收。2.3黏膜压痛复诊缓冲情况试戴2周内6例(30%)因压痛复诊,缓冲后症状消失,其余无明显压痛。3讨论MK-1精密附着体属定位锁式附着体[2],其固定部分与可摘部分为刚性连接,比较严格地限

5、制了义齿各个方向上的动度。可以有效地平衡和抵消口内三维方向出现的咬才合力。通过义齿可摘部分和天然才体的直接固定连接,力可以通过与基才内冠相连的附着体阳性部分以垂直的方向传导到基牙牙根长轴上。附着体基牙固位部分和固位传导体一起对平衡和抵消水平方向产生的咀嚼力。其中被动固位体,即锁舌,可将修复体完全固定在其位置上,不会对基才才龈造成擁损。在附着体义齿屮,基才的选择是决定义齿修复成功的关键。木组所有病例均采川双基才联冠附着体义齿修复,对于远中游离缺失义齿,增加基才数口可分散牙合力,延缓牙槽晡吸收。但增加基牙数目需磨除更多的牙体纽织,对活髓牙可能带來牙髓激惹问题和

6、费丿IJ增加问题。木文所选择病例缺才区才合龈距离≥6-8mm由于栓体栓道附着体义齿内,如果牙合龈距离不足,易发牛包绕附着体的义齿分合面折断而引起锁轴脱落移位,所以要严格选择适应证。MK-1精密附着体使用简单,功能性强,摘戴方使,患者可自行通过控制固定锁來取戴。对于修复后牙游离缺失的临床效果很好,义齿可摘部分无明显食物嵌塞,对牙槽皤情况无严格要求,由于MK-1精密附着体的固位装置隐蔽在可摘部分的某托内,因此可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使临床上一些修复效杲差甚至无法修复的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修复效果。对于附着体的可摘部分近中塑料牙牙合而碎裂问题,经工艺该进后,

7、改做金属牙合曲既增加了强度又方便地解决了难题。MK-1的出现,止是现代高科技手段和新材料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一种鮫理想的修复游离端牙缺失的附着体。【参考文献】1张富强.附着体义齿.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7.2白雪芹,周延民,周振平,等.三种不同连接方式的天然才-游离端种植体联合支持的固定义齿集中载荷应力分析.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1,1(51):41.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