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的校园媒体转型探索——从纸媒的式微进行探讨

融媒时代的校园媒体转型探索——从纸媒的式微进行探讨

ID:47912289

大小:1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融媒时代的校园媒体转型探索——从纸媒的式微进行探讨_第1页
融媒时代的校园媒体转型探索——从纸媒的式微进行探讨_第2页
融媒时代的校园媒体转型探索——从纸媒的式微进行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融媒时代的校园媒体转型探索——从纸媒的式微进行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融媒时代的校媒转型探索——从纸媒的式微进行探讨媒体的时代更迭,从传统媒体时代一直到现在的融媒时代和浸媒时代,改变的不仅仅是媒体的形态和发展机制,还有人们对纸媒的依赖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媒体和受众其实是供需的关系。供应方只有适应需求方的需求才有交易的余地。所以,媒体的发展也是为了迎合受众的需求而进行改变的。互联网,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了,受众们对于互联网也是越来越沉迷,对于网络上的碎片化知识也越加的青睐。鉴于此,很多纸媒开启了线上阅读和新闻网站,新媒体时代已经拉开的帷幕。互联网为新闻的传播提供了途径,也为受

2、众阅读新闻提供了捷径,于是纸媒就变得更为艰难了。在这个人手一部手机的年代,有了流量和WiFi就意味着有了了解外界的窗口,不需要另外买一份报纸和杂志来阅读。于是,很多纸媒被迫更加倾向于线上阅读了,甚至直接放弃了纸质版转向数字版,例如《京华时报》。当然,也有很多纸媒不愿意放弃,于是就为融媒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条件。从新媒体时代过渡到融媒时代,其实需要的时间根本不长,不过是纸媒顺水推舟寻找的新出路罢了。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校园里的传媒圈其实也是没办法避免时代的改变的,必然受融媒时代的笼罩,那么校园里的传统媒体该如何在这个时代更好地发展

3、下去呢?下面以西科青梅和龙新通讯社(下辖:《龙新周刊》、《龙新时报》、《龙新播报》、《龙新之声》、西科青梅)其他媒体的融合发展为例进行分亨。说到对互联网的依赖,最为明显的肯定是我们大学生,所以在校园里新媒体毫无疑问更受到青睐,所以校园的传统媒体就更应该寻求融媒之路了。在龙新通讯社里,除了西科青梅,其他的四个媒体都是传统媒体,所以,西科青梅就成为了龙新通讯社在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实验基地了。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和为我们的作品提供更多的传播渠道,我们西科青梅为龙新通讯社设立了一个《龙新专栏》的栏目,为周刊和时报推送精美文章,在周六我

4、们推送视频,推送《龙新播报》的精彩节目,在周日推送语音,由《龙新之声》的成员负责录制语音。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之后,我们发现,《龙新专栏》的反响寥寥,视频和语音推送倒收到了不错的成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深度报道这种文章是很难在以大学生为受众群体的新媒体里立足的。大学生对碎片化、娱乐化、简单化的需求比社会上的人群更加强烈。当然,这还涉及到了另一个问题,西科青梅的定位一直都是学校和学生,勉强开一个跟传媒有关的栏目,的确对受众有点强人所难。而且,这还导致了西科青梅的定位变得模糊了。于是,我们只能重新为周刊和时报寻找出路了

5、。但是,我们不认为新媒体是没办法与纸媒进行融合的,因为《新京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在发展纸媒的同时也在运营着两个微信公众号,收到的成效都不错。那么为什么他们能成功呢?我觉得这涉及到媒体很重要的问题一一定位。跟西科青梅之前的实验不一样,他们的公众号定位跟纸媒定位是相似的,所以他们原来纸媒的受众不会排斥,而公众号的粉丝就是冲这个定位而来的。既不丢失本来的受众,又增加了新的粉丝,毫无疑问,这是成功的。所以说,校园纸媒要想在融媒时代进行转型,只能在新媒体方面从零开始,或者寻找一个与自身媒体定位相似的新媒体进行合作,否则很难获得突

6、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