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学生思维

打开学生思维

ID:47959023

大小:27.3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1-17

打开学生思维_第1页
打开学生思维_第2页
打开学生思维_第3页
打开学生思维_第4页
资源描述:

《打开学生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打开学生思维长宁县龙头镇义务教育学校赵熙摘要:本文就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体会,初步探讨了新教师,特别是乡镇教师应如何打开学生思维的方法,并以遇到的课堂实例分析打开学生思维的重要性。进入教师队伍当一名初中物理老师三年有余,从当学生变成了教学生,角色的转换让我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自己也能站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仿佛回到初中时代;紧张的是望着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神,害怕自己不能扮演好这个角色。刚入校时,承蒙学校领导的信任,接了两个毕业班。但自我水平不够,教学方式大多是模仿读书时的老师的方法,很少有自我的风格,很少有关于对学生的思考。加之半途接手,不

2、管是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是自己对教材整体把控,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总感觉在物理教学上存在困惑——很努力的想教好,但却事与愿违。新学年接到了全新的班级,物理教学从头开始,才认识到理科知识间的连贯性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学生的思维打开远比勤奋努力更重要。我也不断在把重心从教师转向学生,想学生之所想,观学生之所做。tS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在学习匀速直线运动时,需要用到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和v-t图,如图:以及一些题会用s-t图和v-t图来考察学生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掌握情况。包括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的《质量与密度》的m-v图,都会用到直角坐标系。我

3、在讲了一些例题后发现,学生遇到类似的题,仍然不知如何下笔,学生很苦恼,我感到很困惑。一次偶然的机会才知道,原来数学上他们并没有学习过直角坐标系,现用版本的数学教材需到八年级下册才会学到直角坐标系,当然对于“空降”来的直角坐标系看不懂,也情有可原。与此同时,我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课堂上没有学生提出来?哪怕从第一章到第六章,整整过了一个学期,都没有学生反映这个问题?学生的提问思维几乎没有。乡镇学生认知浅,害怕提问,怕老师责骂,怕同学嘲笑。在对知识的求真方面显得缺乏,不敢于提出问题。复习的时候,在课堂上再次遇到有直角坐标系的例题,我询问数学上是否学过

4、直角坐标系,才有学生小声的战战兢兢的回答说没学过。于是我简单的解释了直角坐标系的知识,横轴纵轴所代表的意义。同时我鼓励学生遇到困惑,勇敢的提出问题,不要因为各种原因而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只有打开了自己的思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告知学生理科间知识的紧密性,特别是数学和物理,如果遇到物理上的数学知识是数学上还没有学过的,一定要及时提出来。才不至于学得云里雾里,感到困难。后来在碰到科学计数法负整指数幂(例10-3)时,很多学生立马提出只学过103,还未学习负整指数幂。我询问数学教师,果然负整指数幂是在八年级下册才会学到。我很欣慰学生学会敢于在课堂

5、上提出问题,使得老师和学生少走弯路,将知识连贯起来,扎实基础。同时,我也意识到我在对于初中学科知识上欠缺了解,特别是与物理紧密相关的数学,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知识的缺口。仍然需要不断学习,广泛涉猎,不断进步,了解学生的困惑,才能更好的帮助乡镇学生打开思维。另一件事也是我感触颇深的,在学习完第五章《透镜》后,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照相机和眼睛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但是为什么我们拍摄的照片,看到的景物都是正立的呢?”我的目的是想看看学生的质疑思维和联系思维,但是学生们一脸的诧异,很明显从未想过,质疑过这个问题。后来我找

6、过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问他们有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个结论提出过质疑,他们的回答是从没想过,认为书上的知识都是对的,没有和现实生活联系过。我感到很震惊,乡镇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大多是一味的学习,接受。很少会和实际联系起来,做对比,从而提出质疑。这样学到的知识是单一的、空洞的。可能是因为他们接触的面较窄,也可能是他们没意识到,但我认为更多的是因为学生缺乏思考,思维闭塞。由此我觉得,对于乡镇学生而言,不能只顾着教授理论知识。还应时常观察学生,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更应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对于提问思维,可以采用鼓励的方法。提出质疑,给予鼓励;提出看法,给

7、予鼓励。对于理论联系实际,敢于质疑,可以采用实例法,动手法,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下,学生的质疑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相较于分数而言,更为重要。乡镇教师应结合现有资源,提升自我,想学生之所想,观学生之所做,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