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平仄入门

诗词平仄入门

ID:47979310

大小:4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1-18

诗词平仄入门_第1页
诗词平仄入门_第2页
诗词平仄入门_第3页
诗词平仄入门_第4页
诗词平仄入门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词平仄入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诗词平仄的认识欲知平仄,先悉四声。其实我们于四声并不陌生,只是这里面有个差别而已。在《汉语拼音方案》里,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符号,也就是我们自小学起就熟悉的俗称一、二、三、四声的声调,如妈、麻、马、骂的声调。但我们所熟悉的四声,只是现代汉语的四声,而格律诗词里使用的四声,却指的是古汉语的四声,这就是差别。也正因为这个差别的存在,所以在格律诗词里,平仄对于现在来说,最不容易掌握好。古汉语里的四声(以下简称古四声),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在《康熙字典》的前面有“分四声法”的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

2、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虽然现在看来这样的分法不是很科学,但是难能可贵的是让现在的我们多少知道古四声的大概区别。古四声与现代四声比较起来,是“平分阴阳,入声消失;上去仍在”。“平分阴阳”,也就是古音里的平声在普通话里分成了阴平和阳平两种声调(也有变为去声的,如看:看守与看见),此处略过,后面再提。“入声消失”,不是自推广普通话后开始的,最早应当是自宋朝以后,在当时的北方话里,已经没有了入声(细究元曲,就基本上没有入声了),而现在有些方言里,仍然保留了入声的声调,比如从1数到10,用上海话或者广东话说一遍,再用贵州(或者贵阳话)说,比较一下就基本清

3、楚入声调的变化,江浙和广东等地的方言里还保留有入声的音调,而西南的方言(属于北方话语系)里,入声一律变成阳平音调了。比如一、六、八、十、月、雪等等。  但入声的消失(相对于现代普通话而言),并不仅仅是转进阳平这一个声调里。就普通话而言,按王力先生的说法,是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上去仍在”,主要是从形式符号上来说的,部分字在上声和去声之间的变化,一般的不影响平仄关系,因为上、去声的字均同属于仄类声调。综上所述,我们可知以下粗略的古今四声对应关系:古四声              现代普通话四声平            

4、        阴平                      阳平上                      上去                      去入                  阴平、阳平、上、去说到这里,我们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说写格律诗词,如果用今天普通话的读音(即今韵或新韵)来写,一般要在题目后特别说明,否则用古声调来套格律,难免误会。如果是多音字,还得注意字义上的区别。四声既明,平仄易懂。平仄是诗词格律里的一个术语,只是一种符号象征,硬要探究这个词组的意思,那就权作“平和不平”(仄的字义为不平)解释。作诗填词者

5、把古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声为平类,上、去、入声为仄类。按照现在普通话的四声,则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有人把普通话的阳平也划为仄类,就阳平的个别字而言可以如此,因为今古音的变化,不排除有的字古音为上、去或入声,今音已变为阳平,但把普通话的阳平划作仄声我认为是不太妥当的。格律诗句一般为五言、七言(言,代指字数),一般是两字一顿作为一个音节的节拍,节奏点在每个音节的第二字上。因此,一般地,五言诗有三个节奏点:第二、四和最末一字;七言诗有四个节奏点:第二、四、六和最末一字。因此,平仄与节奏点有直接关系。近体诗的平仄格律,是“句中交替,句间相对

6、,联间相粘。”“句中交替”,意思是说,每一句子中节奏点上的字,除句末一字外,第二字用平类声调的字,则第四字用仄类声调的字,第六字又换平类声调的字;反之亦然。这样平仄交替,目的是使声音有高有低,灵动又悦耳。符合该标准的称律句,否则称拗句。“句间相对”,意思是说,一对句子的上下句之间,句中节奏点上的字,除句末一字外,在声调上要相对。即如果七言句中上句节奏点上的字(第二、四、六字)在声调安排上是“平仄平”,那么下句节奏点上的字(相同位置,即第二、四、六字)在声调安排上就应该是“仄平仄”,反之亦然。符合该标准的称为“对”(即平仄相对),违反了则称“失对”

7、。“联间相粘”,我们知道,绝句一共四句,律诗一共八句(排律除外),按照两句为一联的说法,绝句第一、二句组成一联,称为首联,第三、四句所组称为尾联。而律诗除首联和尾联(第七、八句)外,第三、四句称颔联,第五、六句称颈联。故“联间相粘”的意思,就是本联的末一句,与下一联的第一句,句中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声调,必须相同。这称为“粘”。违反了称为“失粘”。粘对是包含在平仄中的,作用主要是使声调跌宕起伏多样化。既知平仄,可看格式。以这首七绝为例来看看格式:欢歌唱罢舞翩跹        (1)平平仄仄仄平平青海花儿与少年        (2)仄仄平平仄仄平策马

8、昆仑天路上        (3)仄仄平平平仄仄冰泉玉树水晶妍        (4)平平仄仄仄平平句中交替:第(1)句中节奏点上的字“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