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的形成条件.ppt

岩溶的形成条件.ppt

ID:48051739

大小:1.69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1-12

岩溶的形成条件.ppt_第1页
岩溶的形成条件.ppt_第2页
岩溶的形成条件.ppt_第3页
岩溶的形成条件.ppt_第4页
岩溶的形成条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岩溶的形成条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岩溶的形成条件及发育规律喀斯特地貌岩溶又名喀斯特(karst),它来源于欧洲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原南斯拉夫西北部)的喀尔斯高原。喀尔斯高原是一个石灰岩地区,岩石裸露,形态千奇百怪。十九世纪末,喀斯特的第一个理论概念是在这一地区建立的,从此这一也名变成了地学中的专用科学术语,并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在我国,岩溶等同于喀斯特。岩溶就是对岩石的溶解。凡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做岩溶作用。石灰岩遭受强烈溶蚀而成的山峰结合体称为峰丛和峰林。地下的岩溶地貌是各种溶洞,地下水中含有的碳酸钙在过饱和条件下沉积而成各种化学堆积物:从洞顶往下悬挂的叫石钟乳;从洞底往上生长的叫石笋;石钟乳和石

2、笋相接叫石柱;洞壁上的片状沉积叫石幕(一)岩溶的形成条件可溶性岩石岩石的裂隙性水的溶蚀能力岩溶水的运动与循环1.可溶性岩石可溶性岩石主要指石灰岩、白云岩及泥灰岩等。它们的溶解性与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份有关。晶粒粗大岩层较厚的岩石比晶粒小岩层较薄的岩石更容易溶解;矿物成分中方解石比白云石易溶解,岩石中若含黄铁矿时则加速岩石溶解。2.岩石的裂隙性岩石的裂隙性主要表现为岩石的透水性。完整无裂隙的岩石,水不能进入地下岩石的内部,溶蚀作用则仅限于岩石表面。风化裂隙可使岩溶发育于地面以下一定深度的岩石内,构造节理和断层则使岩溶向更深处发育成规模更大的地下溶洞或暗河。3.水的溶蚀能力水的溶蚀能力雨水中CO

3、2含量密切相关。纯水几乎不能溶解石灰岩当水中的CO2增加时溶解能力大大提高。4.岩溶水的运动与循环岩溶地区地下水的循环交替运动是造成岩溶的必要条件。随深度不同有不同的运动特征,可分为:①垂直循环带,②季节循环带,③水平循环带,④深部循环带。(二)岩溶发育规律岩层产状的影响地质构造的影响地壳运动的影响1.岩层产状的影响可溶岩和非可溶岩的相互位置及产状对可溶岩中是否有岩溶发育有重要的影响。例如接近水平产状的可溶岩,其上若有不透水的非可溶岩覆盖,则可溶岩中无岩溶发育;反之,若可溶岩在非可溶岩之上,则地下水透过可溶岩在底部被阻,沿两者的接触面流动,岩溶多发生在可溶岩下部的岩石中。岩层产状陡倾甚至直立

4、时,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相间排列,则两者接触面附近的可溶岩受溶蚀作用强烈,常有一系列漏斗落水洞及岩溶泉出露。2.地质构造的影响褶曲、节理和断层等地质构造控制着地下水的流动通道,地质构造不同,岩溶发育的形态部位及程度都不同。3.地壳运动的影响地下水对可溶岩的溶蚀作用同样受侵蚀基准面的控制。寝室基准面的改变有地壳升降运动所决定。当地壳相对上升、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时岩溶以下蚀为主,形成垂直的岩溶形态;地壳相对稳定、侵蚀基准面一段时间也相对不变时地下水以水平运动为主形成较大水平溶洞。地壳升降和稳定成间歇交替变化,垂直和水平溶洞形态也交替变化。水平溶洞成层发育,每层溶洞的水平高程与当地河流阶地高程相对应。

5、云南石林北京房山石花洞景区Thank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