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涤纶碱减量工艺控制开题报告

改性涤纶碱减量工艺控制开题报告

ID:481189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8-09

改性涤纶碱减量工艺控制开题报告_第1页
改性涤纶碱减量工艺控制开题报告_第2页
改性涤纶碱减量工艺控制开题报告_第3页
资源描述:

《改性涤纶碱减量工艺控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开题报告改性涤纶碱减量工艺控制一、选题的背景、意义1.1选题的背景碱减量处理是涤纶仿真丝染整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工序。通过碱减量处理,涤纶织物可以获得良好的柔软性、真丝所持有的悬垂性、柔和的光泽、一定的透气性,再加上通过必要的后整理工艺,涤纶织物又可以获得一定的亲水性、一定的抗静电性,这样就使得涤纶仿真丝产品在织物风格上类似于真丝产品,在服用性能上逼近于真丝产品[1,2]。1.2研究现状国外仿真丝产品的发展国外发展仿真丝产品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60年至1965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开始提出开发仿真丝产品的设想,着重研究仿真丝绸的光泽。把聚酥胺纤维制成具有三角形截面的长丝,产

2、品有类似于真丝的光泽,其手感滑溜,没有摆脱化纤产品的特点,距真丝织物风格甚远。1966年至1975年为第二阶段。着重仿真丝绸的风格。主要是:(1)仿制具有三角形截面的涤纶纤维,使之具有真丝的光泽;(2)单丝细旦化,约1旦左右,仿真丝织物的悬垂性和纤细手感;(3)向复合丝发展,使织物具有膨松性、回弹性、柔软性;(4)对织物进行碱减量处理,使其呈现出光泽柔和手感柔软的风格。第三阶段为1976年至1985年。着重仿真丝的外观、形态和风格。它的核心是出现了具有三角形截面的聚酷异收缩混纤丝。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有:(1)单丝更加细旦化,开发出了1旦以下的超细纤维;(2)纤维异形化,如类似于蚕

3、?丝的扁状以及六角形、八角形、Y型等新型纤维;(3)复合化。把构成丝的单丝群中的1/3~1/2用粗旦单丝,其余用细旦丝,制成不同的混合丝;(4)变色性改良。这一阶段的产品开始在各个方面接近真丝绸。第四个阶段是在1985年以后,开始向无限接近真丝外观和本质及超真丝性质方面挑战。如果说以往几代仿真丝产品的开发主要是以与视觉和触觉有关性质的研究为主的话,那么与听觉有关的研究就构成了第四代仿真丝开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聚合的改性,采用新的坊织、染整技术,研制开发新型助剂,生产有新性能的化纤织物,以假超真,这种织物既具有天然纤维织物风格,又超过天然纤维的性能。当前世界仿真丝绸基本可以分

4、为两大流派。一是欧洲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拉蒂”风格,外观极象真丝绷,手感丰满柔软,档次较高,但产量较少;二是亚洲以日本为代表的追求细旦单纤,手感柔软,悬垂性好的风格,有高、中、低不同档次。国内仿真丝产品开发情况国内仿真丝产品从70年代开始开发。1978年,原纺织工业部纺织研究院、工业部纺织研究院、苏州丝绷研究所着手开发仿真丝绸,由江、浙、沪丝绸行业开始小批量生产,受到消费者欢迎。由于当时受化纤原料及加工条件的限制,产品档次较低。尤其是1984年以后,真丝绸热销,丝绸行业主要精力集中在工艺成熟的真丝产品生产上,致使刚刚兴起的“仿真热”冷了下来。1986年以后,真丝原料开始紧缺,198

5、7年引发了“蚕茧大战”,使仿真丝的开发和生产又得以重新兴起并得到发展。特别是1989年至1991年原纺织工业部连续三年组织了全国“佳丽丝”涤纶仿真丝产品大评比,开发了几百个品种,有些巳达到当时国外同类品种的水平,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形成大批量生产,而此时乡镇企业以其机制化、赞用低的优势,得到大力发展,基本占领了国内低档次品种市场,中、高档品种基本上为空白。通过“八五”攻关,仿真丝的个别产品,已达到国外同类品种水平,但产量很少。1.3选题的意义(1)降低生产成本。(2)减少环境污染。(3)提高减量重现性。(4)提高产品的质量。一、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以改性涤纶为基

6、础,控制温度、时间、表面活性剂、碱和乙二胺的用量进行碱减量的工艺研究。(2)测试碱减量后涤纶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确定工艺。(3)改性涤纶碱减量稳定性差。三、研究方法及措施(1)了解涤纶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能(2)掌握涤纶碱减量的原理(3)分析涤纶碱减量的工艺条件(4)确定碱减量的具体工艺(1)研究温度、时间、表面活性剂、碱和乙二胺的用量对碱减量的影响,提高稳定性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2010年10月27日~2010年12月07日  调研、收集资料与撰写开题报告。2010年12月08日~2010年12月20日  熟悉相关资料,确定实验方案,准备原材料。2010年12月21日~

7、2011年02月20日  完成实验、测试工作,并做好记录。2011年02月21日~2011年03月08日  撰写毕业论文,完成论文初稿。2011年03月09日~2011年05月11日  毕业论文修改和定稿上交2011年05月12日~2011年05月18日  指导老师毕业论文评阅2011年05月19日~2011年06月04日  毕业答辩及成绩评定  五、参考文献[1]扬栋梁.碱喊量处理(一)、(二)、(-2)、(四)印染[J],1988,14(3):43—44;1988,1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