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图.pptx

第三节 地图.pptx

ID:48466973

大小:1.36 M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1-18

第三节 地图.pptx_第1页
第三节 地图.pptx_第2页
第三节 地图.pptx_第3页
第三节 地图.pptx_第4页
第三节 地图.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节 地图.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形图的判读第四节一、等高线地形图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什么是等高线什么是等深线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为相对高度甲乙海平面1000米500米1500米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绝对高度,即海拔高度的计算方法100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20020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001001002、什么是等高线等高线示意图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山等高线的绘制山顶等高线稀疏缓 坡等高线密集陡坡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A、坡度的识别地形图的解读山顶鞍部山脊陡坡B、生活中的地形:说出地形名称山谷缓坡5

2、0ABFECD200150250100250300G图中A-G地分别属于什么地形?地形的识别地形图的解读50ABFECD200150250100250300G鞍部50ABCD200150250100250300山顶陡崖高山脊50ABFECD200150250100250300高低低山谷山谷山地不同部位形态和等高线分布小结:山顶—山脊—鞍部—山谷—陡崖—封闭的等高线内,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弯曲部分由高处向低处凸。等高线弯曲部分由低处向高处凸位于两山顶之间。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二、分层设色地形图什么是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的深度

3、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的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结合课本第27页图1.42联系生活实际,总结五种陆地地形的海拔特点及地面起伏程度: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顶部平坦边缘陡峻。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海拔较低,一般在200—500米(500米以下)之间,地面有起伏,但坡度和缓。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高线特征高原面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等高线密集,曲折。等高线稀疏,较曲

4、折周围等高线密集,内部稀疏,呈闭合曲线等高线稀疏、平直高度海拔高度,一般大于米海拔高度,在,米以上高度,500米内部高度外部高度,海拔高度,在米以下地面起伏程度高度大,地面起伏,边缘陡峭地面起伏程度较,坡陡地面起伏,坡缓四周,中间。起伏较,平坦,广阔大500大500小小于小于小200小大高低小较小1、下列四图中,表示河流流向正确的是()300100200100300200300100200100300200ACDBDNabcd5003004006001002002、图中四条河流中,水速最慢的是 ( )a河流中分布有瀑布的是( )c从等高线的数值来看,四周高,中间

5、低3、图中A为地形区,理由是。盆地N500300400600100200AN50030040060010020014、当地政府准备在此修一座水库,则坝址应选()A、1-2B、1-3C、2-3D、2-4234CN500300400600100200提示:水库大坝一般选在河谷、山谷的狭窄地区。N甲乙5、计划修建一条甲村到乙村的公路应选择蓝色方案,还是绿色方案,为什么?提示:公路、铁路线建设一般沿等高线走,1、减少施工难度;2、减少修路的工程量;3、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4、不易造成水土流失能力展示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点吐鲁番盆

6、地的平均海拔-155米,那么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米。2、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点的海拔高度范围是()A、大于260米B、小于260米C、240米—260米之间D、260米—280米之间(2)、从图中______(B、C)坡登山至山顶A比较容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陆地地形景观中该图表示的地形属于()A、山地B、丘陵C、高原D、盆地8999DC此处等高线稀疏,说明该坡坡度和缓B能力展示3、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F点的海拔是______米。(2)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A___

7、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3)分别沿图中①、②登山有何不同?300山顶鞍部山谷山脊陡崖①线坡缓,省力;②线坡陡,费力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