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爱拿别人东西.doc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爱拿别人东西.doc

ID:48549043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5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爱拿别人东西.doc_第1页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爱拿别人东西.doc_第2页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爱拿别人东西.doc_第3页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爱拿别人东西.doc_第4页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爱拿别人东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爱拿别人东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爱拿别人东西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无缺,不幸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令家长难堪的行为。比如,孩子从超市购物回来,或到亲戚家做客回来,或从幼儿园回来,却发现孩子手上或书包里无故多出了奥特曼、贴纸、好看的笔等等,这时,你是愤怒、震惊,还是视而不见?    儿童心理学研究分析,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有两种心理因素引起:一是孩子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望,他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充满好奇心,而且很想马上获得。在这种私有欲的引领下,他便悄悄将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另一原因是孩子有一种异乎成人的冒险心理,他们心

2、想,我拿了别人的东西,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却不知道,这是多刺激和神秘呀。可见,孩子刚开始偷拿别人的东西,主要是在外界诱因的驱使下,通过自身的心理活动而形成的。如果家长不给予正确的引导,就会逐渐演变成偷窃行为。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有顺手牵羊的行为时,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那么,当孩子有顺手牵羊的行为时,家长到底该怎么办?  1、帮助孩子形成所有权概念  年幼的孩子活动范围只限于家庭,从记事起他就发现,爸爸妈妈可以随便拿他的东西,孩子也可以拿大人们的东西。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他开始上幼儿园了,接

3、触的人和事越来越多,看到别的小朋友玩具很好看或很好玩时,就想拿过来玩一玩,甚至塞进书包带回家玩,把玩具占为己有。这是由于2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头脑中有了“我的”、“我自己的”的概念,但对“你的”、“他的”概念又比较模糊,所以,对一切他们有兴趣的东西,都认为是自己的。  当孩子缺乏物品所有权概念时,就要积极帮助形成物品所有权概念。即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属于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他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才能使用。在家中也要建立这种所有权的意识。将孩子的东西与成人的东西区分开,孩子在需要使用家长的东西时,必须征

4、求家长的同意。家长也要在使用孩子的物品时,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的衣柜和玩具要和家长的分开。还可经常提出"这东西是谁的?"等问题来帮助孩子形成所有权的概念。  2、对孩子的需要应适度满足  现在的家庭对孩子的需要往往满足过度,容易造成孩子一种思维习惯:我想要就能有,我想要就得有。孩子的需要如果不能满足,就会出现“强占”或“私拿”,这是孩子思维的一个误区。因此在满足孩子的需求时,不能一味地全部满足,有些要求可以让孩子通过努力去实现。  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不允许孩子随意获得他并不太需要的东西,这本来是正常的。但如果家长

5、既不给他提供,又不作解释,就会使孩子感到失望。很可能导致他产生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作为己有的不良行为,说起来,这实在还是一种对家教过严的“报复”行为。  3、让孩子乐于与家长交流  了解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对于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很重要。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要保持一种冷静的态度,让孩子乐于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你是不是也想要以只像明明那样的笔呀?你可以用你的零花钱买一个。”孩子每天回到家,都要与他聊聊在幼儿园或在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让孩子养成与家长说“心事”的习惯。  4、让孩子把玩具还回去  家长若发现孩子拿别人的东西,千万不要打骂、鄙

6、视孩子,应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不可取,让孩子学会接受错误,勇于承担后果。如要求孩子把玩具还回去,也可陪着孩子物归原主,让孩子给对方道歉,甚至送给对方一个小礼物。让孩子意识到知错就改、补偿对方的重要性。但切忌小题大做,把“拿”上升到“偷”的高度,甚至威胁惩罚孩子。相反,家长可以借此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使小朋友难过,并鼓励孩子角色易位,体会自己喜爱的东西遗失会是什么滋味。  另外,对于孩子拾金不昧、帮助他人等行为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5、要强调伤害  到了幼稚园阶段,大多数五岁左右

7、的孩子明白拿别人东西不对。即便如此,孩子有时会对锺爱的东西不由自主。若家长发现孩子有“顺手拿来”的行为,要反复强调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不会被容忍。该年龄段的孩子特别重视友情,因此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拿别人的东西会伤害彼此友谊,让孩子考虑自己的行为对朋友和老师造成的伤害。  6、要维护孩子的自尊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犯了错,总爱摆起一副“老子教儿子天经地义”的态度来教训孩子。用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孩子最多知道这件事让家长特别生气,下次不能做,或者下次不能让他们知道。家长应有分寸地用科学方法来帮助孩子克服不良习惯。如果孩子是初犯,要警告他:这次行

8、为如能改正不再犯,就可以得到原谅,如果再犯要重罚。在批评和惩罚孩子时,要针对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他的人格,既不要像个历史学家翻出孩子过去的错误不放,也不要在外人面前教训孩子,否则,孩子会从心里和家长产生对抗,以后再想说他什么可就难了。  7、须警惕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