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坛新秀教案.doc

教坛新秀教案.doc

ID:48624627

大小:72.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2-26

教坛新秀教案.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教坛新秀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宁县春荣初中七年级数学赛课教案课题7.1.1有序数对类型新授课时1主备人郭照龙备课成员备课组长签名时间3.25目标聚焦教学互动设计(心动不如行动)教学设想知识与能力:1、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和概念2、能用有序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位置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序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感受二维空间观,发展符号感及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具体-抽象-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情感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意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一)创设情境——学[情境1]近期剧院举办周杰伦个人演唱会,小华与朋友买了两张票去观看,座位号分别

2、是10排12座和10排14座。怎样才能既快又准地找到座位呢?[情境2]以同学们现在的座位现状为准:规定竖为列,横为排(从进门位置到窗子依次为1至7列,从前向后依次为1至7排),请问“第5列”是哪位同学?“第3排”又是哪一位同学?大家能确定吗?如果在“第5列,第3排”,那么你知道是谁吗?互动练习:教师口述位置,目标学生起立。归纳“10排12座”、“第5列,第3排”共同点:用两个数表示位置。约定:影院座位,排数在前,座数在后;教室座位列数在前,排数在后。则上述位置可简记为(10,12),(5,3)。请同学们模仿上面的表示方法把自己的位置表示出来。(二)探究新知——导请大家认真阅读P

3、64—65内容1、现实生活位置的表示方法(可以发现,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如果约定了前面的数表示“列数”,后面的数表示“排数”,那么a与b组成的数对就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2、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注意]1、有序数对必须是两个数;2、这两个数是有先后顺序的,不易搞错,如:(3,4)、(4,3)就是两个不同的位置;3、数对书写要规范,必须用小括号括起且把两数用逗号隔开。三)应用迁移——练1、请同学们用有序数对表示出同桌的位置并相互交流。2、确定以下座位的同学今天放学后参加班级如何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讨论

4、:(1,5),(5,1),(2,4),(4,2),(3,3),你能找出这5位同学吗?3、如图,点A表示3街与5大道的十字路口,点B表示5街与3大道的十字路口,如果用(3,5)→(4,5)→(5,5)→(5,3)表示由A到B的一条路径,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写出由A到B的两条其他路径吗?1巷2巷3巷4巷5巷6巷1街2街3街4街5街6街AB(四)回顾反思——悟请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有序数对,有序数对都有哪些用途?[讨论]利用有序数对,能够准确地表示一个位置,生活中利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情况很常见,如人们常用经纬度来表示地球上的地点等。知识点: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

5、做有序数对,记作(a,b)。注意点:(a,b)与(b,a)表示的是两个不同的位置。主要方法:利用有序数对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如根据数对画图形。反之,也可点的位置转化为有序数对,如经纬网的使用。有序数对与点的位置实现了简单的数形结合。布置作业习题7.1第1题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有序数对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经历探究、实验、应用等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学会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为后续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良好基础。学点透视教后反思重点:有序数对的概念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难点:对有序数对中的有序的理解,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探究点:如何判定两个数是有

6、序数对板书设计&7.1.1有序数对1、有序数对的概念: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2、注意事项:(1)有序数对必须是两个数;(2)这两个数是有先后顺序的,不易搞错,如:(3,4)、(4,3)就是两个不同的位置;(3)数对书写要规范,必须用小括号括起且把两数用逗号隔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