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教学设计.doc

所见教学设计.doc

ID:48705286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7

所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所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所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所见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所见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育才小学个性化教学设计(互动式教案)课题所见课型古诗诵读课时2设计张帆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会认6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力目标能用自己的思维,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诗句理解诗句意思。能读出古诗的语调和节奏。能吟诵、背诵古诗。情意目标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培养观察、想象能力。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通过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教学难点对诗的意境的理解以及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方式图文结合。

2、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并且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古诗韵味及语言美,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自我调整策略先让学生读准诗中的每一个字,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古诗的朗读,速度要稍慢,要有抑扬顿挫。在学生对诗意有所了解后,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读,最后达到能够背诵。手段生字卡片、古筝音乐伴奏带。1、自己动手查字典说词意。2、用自己的话说诗意,想象牧童欲捕鸣蝉的情景。3、续编牧童捕蝉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板书设计所见(清)袁枚教学反思个性化教学过程自我调整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挂图:

3、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小孩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鞭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3、你们说得很好。你们再看,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树上的蝉时的心情。)4、教师揭题、解题: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5、板书课题:所见。指名读诗题。6、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人。

4、二、抓字眼,明诗意,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轻声自读古诗,想一想,这首诗写的什么季节的事?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整体感知)2、生反馈交流。3、课前同学们回去预习过古诗,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该用哪些方式去解决呢?4、好,同学们再去读读古诗,可以采用刚才同学们提的方法去自学。自学方式:(1)出示《所见》,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5、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字词卡:对6个

5、生字进行认读、快速读,全班读。2)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集体正音。6、指名读全诗。要求学生边听读,边看图,思考:起初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后来呢?(启发学生试着回答问题。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黄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三、多种形式读通古诗,理解诗意。1、教师有节奏、有语调地配乐范读,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吟诵兴趣。2、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想象画面,理解诗意。3、把你理解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1)学生交流,理解“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学生可能回答:(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a、我通过观察图,知道“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

6、孩。b、我查字典了解了“振”的意思。振:指振动。教师补充:樾:指道旁成阴的树。“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c、我知道后半句的意思: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d、谁能完整地说说这句诗意。2)学生交流,理解“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学生可能回答:(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a、我通过观察图上牧童的表情,知道牧童在干什么?他在看鸣叫的蝉。b、我查字典了解了“欲”、“捕”在诗中的意思。欲:想要捕:捉c、我知道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d、读全句,想一想:牧童听到了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闭口”在这里是停止歌唱的意思。“立”指牧童从牛背

7、上迅速跳下来,站在树下。理解“忽然”一词在诗中的意思。(骑在牛背上唱歌时,忽然听到蝉叫声。)“忽然闭口立”使我们想到了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想象牧童的动作,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f、谁能完整地说说这句诗意。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夏天,一个牧童在树林中骑着一头黄牛高声歌唱,知了在树上叫着。牧童听到了知了的叫声,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树下,望着树上的知了。)5、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6、指名读古诗。(指名多人读,要求读得通顺、不读错字、读准字音)读后评价。朗读与评价相结合,

8、提高阅读的质量。四、感悟诗情,认真诵读。1、播放音乐,让学生体会牧童看树上的蝉时的心情。2、我们仿佛和牧童一道看着树上的蝉,此刻你们的心情如何?3、挑战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