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题画二则》课件1.ppt

《板桥题画二则》课件1.ppt

ID:48777715

大小:1.93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1-23

《板桥题画二则》课件1.ppt_第1页
《板桥题画二则》课件1.ppt_第2页
《板桥题画二则》课件1.ppt_第3页
《板桥题画二则》课件1.ppt_第4页
《板桥题画二则》课件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板桥题画二则》课件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板桥题画二则》【郑燮】白居易《养竹记》: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健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之为庭实焉。1、了解郑板桥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文知识,朗读背诵文言文。2、理解作者从画竹中悟出的道理,体会中国文人对竹的喜爱。学习目标郑燮(1693-1765)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做官期间,颇能关心人民疾苦,饥

2、荒年岁,曾因擅自开仓赈济,拨款救灾,获罪罢官。后来长期在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画以竹、石、兰蕙为最工。其中最突出的要算竹子。在他的文集中,写竹的画和写竹的诗,俯拾皆是,数目之众,难以统计。他在一首题画的诗中说:“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走近作者生字积累写一写,用一用。燮倏勃哉遂藐兹妄拟疏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察竹子。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意念。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是赶快取

3、砚磨墨,展开画纸,乘兴落笔,尽情挥毫,迅即呵成一幅幅图画。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总之,意念产生在落笔之前,这是无可置疑的法则;但情趣流溢在法则之外,则全凭个人的运化之功了。难道仅仅作画是这样吗?译文:文与可画竹子,(在落笔前)心中已有了竹子完整的形象;郑板桥画竹子,心中没有竹子完整的形象。颜色的深浅、枝叶的疏密,枝叶的长短和粗细,信手画下去,自然形成了格局,所画的竹子形神兼备。轻视这一点的晚辈,哪里敢狂妄地和前辈相比啊!但是心中有没有竹子完整的形象,其实道理是一样的。译文:1、第一则题画

4、文中,作者通过画画儿悟出了怎样的道理?作者为什么说“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2、“胸有成竹”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它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现在常用的意思又是什么?问题探究3、从下面几个绘画的技巧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1)齐白石画虾,不画水,但虾的形态却给人以满纸水气淋漓之感。(2)有人画“深山藏古寺”诗意图,只画一小僧担水走在小路之上。(3)宋人画“踏花归去马蹄香”诗意图,只画一马飞奔,几只蝴蝶绕于马蹄周围。“胸中之竹”、“眼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分别指什么?话题讨论1、课外搜集写竹的名句。2、课外搜集有

5、关郑板桥的诗文、书画作品,加以欣赏。3、搜集他的趣闻逸事,加深对其人的了解。课外拓展课外阅读竹石作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是郑板桥有名的咏竹诗。历代文人画士之中,爱竹的大有人在,竹诗竹画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无论数量之多,还是格调之高,都莫过于郑板桥。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